
《东方风来万家祥和》教案 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岭南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岭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内容,聚焦海上丝绸之路文明交流。介绍中国瓷器、通草画等艺术品海外贸易情况,阐述其工艺、风格及影响,引导学生了解文化交融下美术发展。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美术有兴趣,有一定美术基础,但对海上丝绸之路艺术交流了解少。他们身心发展快速,好奇心强。难点在于理解艺术风格变化和审美差异,将结合实例和讨论突破。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感受中国瓷器和通草画独特艺术魅力,提高对艺术品审美鉴赏力。 2. 体会中西审美差异,增强对不同文化艺术风格敏感度。 艺术表现 1. 掌握通草画基本创作步骤,能用绘画形式表现主题。 2. 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一定创意和表现力通草画作品。 创意实践 1. 在创作中发挥想象力,融入个人创意,使作品更具特色。 2.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文化理解 1. 了解海上丝绸之路对美术发展重要作用,认识文化交流意义。 2. 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全球视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了解中国瓷器和通草画艺术特点和历史背景。 2. 理解海上丝绸之路对美术发展推动作用。 3. 掌握通草画创作步骤和方法。 难点 1. 分析瓷器图案变化反映的中西审美差异。 2. 在通草画创作中融入创意和文化元素。 3. 体会不同文化艺术风格交融带来的影响。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视频导入 播放视频 (1) 播放海上丝绸之路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强调其是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纽带。 (2) 介绍海上丝绸之路推动了瓷器、丝绸等艺术品跨国贸易,促进宗教艺术传播,带动多元工艺技术交融。 (3) 指出这条航道不仅输送商品,更搭建了文明互鉴桥梁,塑造了欧亚非艺术史上兼容并蓄美学风格,为各地美术发展注入跨文化生命力。 (4) 提问学生从视频中获取的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信息。 (5) 总结学生回答,引出中国瓷器和通草画在海上丝绸之路商贸中的重要地位。 (6) 介绍中国瓷器和通草画因精湛工艺、独特内容和艺术风格而举世闻名。 (7) 展示一些中国瓷器和通草画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其艺术魅力。 (8)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中国瓷器和通草画的进一步探究欲望。 1. 认真观看视频。 2. 积极回答教师提问。 3. 观察展示的图片。 4.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评价任务 观看专注度: 回答准确性: 思考积极性: 设计意图 通过视频导入,营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性,为后续学习中国瓷器和通草画做铺垫。 新课讲授 - 陶瓷欣赏 展示瓷器作品 (1) 展示青花卡斯特男爵纹章纹盘、纹章纹瓷盘、粉彩三友瓷盖碗等清代瓷器作品。 (2) 介绍纹章瓷是中国古代外销瓷器的一种,属于“来样加工”的“订烧瓷”,因绘制欧洲贵族家族徽章而得名。 (3) 展示五彩暗花八宝纹碗、明青花博古图笔筒、改装盖杯、明青白秞开光花卉玉壶春瓶等其他精美中国瓷器。 (4) 引导学生观察瓷器图案,对比从山水纹到静物画的变化。 (5) 组织学生讨论“瓷器图案变化反映了中西审美哪些差异”。 (6) 参与学生讨论,适时引导和启发。 (7) 总结学生讨论结果,分析中西审美在图案选择、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差异。 (8) 播放视频“瓷器里的中国风”,展示欧洲名画中出现的中国青花瓷,加深学生对中国瓷器海外传播的认识。 1. 仔细观察瓷器作品。 2. 参与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3. 观看视频。 4. 倾听教师总结。 评价任务 观察细致度: 讨论参与度: 观点独特性: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瓷器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瓷器艺术魅力。组织讨论培养学生分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