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穹顶漫藻井》教案 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岭南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穹顶漫藻井》是岭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教材围绕藻井展开,介绍了其基本概念、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特色。通过欣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藻井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对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了解较少。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但在理解藻井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方面可能存在困难。教学中应结合生动的实例和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够准确感知藻井的造型、色彩和图案特点,提高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敏感度。 2. 体会藻井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培养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欣赏能力。 艺术表现 1. 掌握藻井纹样的构成方式和色彩搭配方法,能够运用剪贴的方式创作一幅藻井装饰画。 2. 在创作过程中,能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自己对藻井艺术的理解和感受。 创意实践 1. 能够将藻井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设计一款既实用又有创意的文创产品。 2.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创作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文化理解 1. 了解藻井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认识到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博大精深。 2. 理解藻井所体现的多元文化融合,增强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和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了解藻井的基本概念和艺术特色。 2. 掌握藻井纹样的构成方式和色彩搭配方法。 3. 能够运用剪贴的方式创作一幅藻井装饰画。 难点 1. 理解藻井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 2. 在创作中能够准确运用藻井元素,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3. 将藻井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设计出有创意的文创产品。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纸、剪刀、胶水、背景板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展示图片,引发思考 (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精美的藻井图片,如敦煌莫高窟的飞天莲花藻井、三兔藻井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藻井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 引导学生描述藻井的外观特征,如形状、色彩、图案等,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 介绍藻井的基本概念,说明藻井是中国古代建筑内呈穹隆状的天花,以花纹彩画装饰,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4) 提问学生:“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装饰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5) 展示中国古代木质结构建筑的图片,讲解古人在天花上绘制藻纹的寓意,即压火、防火,引出藻井的文化背景。 (6) 讲述《风俗通》中关于藻井的记载,“今殿作天井。井者,东井之像也。菱,水中之物。皆所以厌火也。”让学生了解藻井的起源与古人的信仰有关。 (7) 引导学生思考藻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如天文、五行等,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8) 总结导入内容,强调藻井不仅是一种建筑装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藻井的欲望。 1. 认真观察图片,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2. 积极描述藻井的外观特征,分享自己的感受。 3. 回忆生活中见过的类似装饰,参与课堂讨论。 4. 聆听教师讲解,了解藻井的基本概念和文化背景。 评价任务 观察能力: 表达能力: 参与度: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精美的藻井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让学生对藻井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介绍藻井的文化背景,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新课讲授 活动一:了解藻井的结构和特点 介绍藻井的结构 (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藻井的结构示意图,详细讲解藻井的各个部分,如中心方井、边饰、垂幔等。 (2) 以敦煌莫高窟第285窟的华盖式藻井为例,介绍其呈覆斗顶形,四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