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75840

8.《中西艺术时空对话》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9-21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5次 大小:231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中西艺术时空对话,教案,格式
  • cover
《中西艺术时空对话》教案 学科 初中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岭南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教材内容属于第三单元“东西碰撞与融合”,通过展示中西方雕塑、绘画等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中西艺术的异同与融合。有助于拓宽学生艺术视野,培养多元审美观念,提升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有一定艺术感知,但对中西艺术差异与融合了解有限。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渴望探索新鲜事物。不过在分析艺术作品时,可能缺乏深度和系统性。教学中可多结合实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突破对抽象艺术概念理解的障碍。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够感受中西方雕塑、绘画作品的独特美感,提高对艺术形式的敏感度。 2. 体会不同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增强审美体验。 艺术表现 1. 尝试运用所学中西方艺术知识,对艺术作品进行准确描述和评价。 2. 学习艺术家的创作手法,在实践中初步展现中西艺术元素的融合。 创意实践 1. 发挥想象力,在手抄报制作中融入中西艺术特色,进行创意表达。 2. 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创作体现对中西艺术的理解。 文化理解 1. 了解中西方艺术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增强文化认同感。 2. 认识到中西艺术交流融合的重要性,培养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掌握中西方雕塑、绘画作品在表现形式、艺术风格上的异同。 2. 理解中西方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3. 学会运用艺术语言对中西方艺术作品进行赏析和评价。 难点 1. 深入体会不同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文化原因。 2. 如何在创意手抄报中巧妙融合中西艺术元素。 3. 引导学生形成开放多元的艺术审美观念,打破文化局限。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手抄报制作材料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视频导入 播放视频 (1) 播放一段关于东西方艺术碰撞与融合的视频,营造艺术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视频中可以包含中西方不同风格的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元素的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东西方艺术的差异与融合。 (2) 在播放视频过程中,适时暂停,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出现的艺术作品,提问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初步印象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 视频播放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在视频中看到的最感兴趣的艺术元素或场景,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4) 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西艺术时空对话。 (5) 展示古罗马的《奥古斯都像》和秦代的兵马俑图片,引导学生对比欣赏这两件雕塑作品。详细介绍《奥古斯都像》,指出他身材魁梧,披挂华丽罗马式盔甲,盔甲图案象征对世界的统治,右手指向前方似训话,左手握象征权利的节杖,右脚边有小爱神丘比特形象,面部表情严峻沉着,体现帝王尊严高贵,整体风格写实,容貌刻画逼真。 (6) 介绍秦跪射俑,描述其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挽发髻,着方口齐头翘尖履,左腿蹲曲,右膝着地,上体微向左侧转,双手在身体右侧作握弓状,展现持弓单兵操练动作。强调跪射俑鞋底疏密有致的针脚被细致刻画,反映出严格写实精神和浓郁生活气息。 (7) 提出问题,如“两件作品分别带给你什么感受?”“它们分别代表了哪种艺术风格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8)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分享自己对这两件雕塑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反馈和引导。 1. 观看视频,感受东西方艺术的魅力。 2.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视频中艺术作品的初步印象。 3.观察《奥古斯都像》和秦跪射俑图片,直观感受两件作品的不同。 4.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准备发言。 评价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