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一、 单项选择题 1. [2024漳州二模]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鲁迅《拿来主义》 人工智能极大降低了作品的翻译成本,本土化适配跨越了文化差异,从文本出海、IP出海、模式出海到文化出海,我国网络文学作品输出不再只是跟风,而是创造风向。 ———《人民日报》 对旧中国时代的“送去主义”与新时代的“走出去”,几位同学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下列你赞同的是( ) 小文:“送去主义”无法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小化:“送去主义”与“走出去”都展现了文化自信。 小新:具有鲜明民族性的作品难以实现跨文化交流互鉴。 小强:我们要融通不同资源助力中华优秀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A. 小文和小化 B. 小文和小强 C. 小化和小新 D. 小新和小强 2. [2024南通期末]文化出海,是一场奔赴世界的远行。中国网络文学以其瑰丽的想象、精彩的故事、强烈的代入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读者。2023年,中国网文出海市场规模超过40亿元,海外访问用户约2.3亿,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及地区。由此可见,文化出海要( ) A.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B. 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C. 丰富表达,拓展市场 D. 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3. [2024扬州模拟]2024年3月,民族歌剧《李清照》在杭州上演,受到市场热烈欢迎。该剧以李清照一生的词作创作为主线,展现了其广阔的胸襟和崇高的家国情怀。歌剧创作者将源于西方的歌剧舞台艺术与中国传统人物和故事相结合,做到中西合璧。由此可见,民族歌剧《李清照》的成功之处在于( ) A. 弘扬民族精神,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辩证取舍 B. 提高作品质量,努力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C. 坚持中西合璧,继承并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D. 坚持面向世界,将外来文化有益成果为我所用 4. 国家主席习近平常常谈起不同文明瑰宝和中外文明交流往事,强调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这告诉我们( ) ①对待外来文明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洋为中用” ②各民族之间文化的差异和交流能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 ③一个民族的文化既属于本民族,也属于全世界 ④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平等的基础上互鉴、趋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5. 现代芭蕾舞剧《牡丹亭》通过西方古典芭蕾舞与中国昆曲音乐的巧妙结合,采用西方艺术传播中国文化的形式,由中央芭蕾舞团携交响乐团共160人组成的强大阵容来完整演绎。上述材料表明( ) ①文化交流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②艺术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艺术创新必须是引进与输出的统一 ④艺术创新要在文化交流、借鉴中相互学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6. 《环球综艺秀》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推出的一档综艺节目。该节目邀请世界各国的优秀艺术家,让一个个美轮美奂、令人惊叹的表演进行同台互鉴、交流、展演、互动,打造了一个“文化共融”的平台。该节目创新的编排、精彩的演绎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该节目的成功之处在于( ) ①坚持认同不同民族的文化 ②在交流中做到了与外来文化融为一体 ③坚持文化在交流互鉴中传播、在创新中发展 ④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7. [2024连云港期末]江苏坚持讲好“水韵江苏”故事,助力丝路人文交流“心相通”,积极打造对外交流八大板块100多个精品项目,在五大海外社交平台开通“水韵江苏”账号,粉丝总数超过200万,年互动量达400万人次,持续向丝路共建国家和地区传播江苏文化。该做法旨在( ) ①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展示中华文明成果 ②聚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