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1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 单项选择题 1. 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之“的”,找到了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方向和道路。可见( )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 ②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追求 ④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 毛泽东同志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这一论断表明( ) A.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B. 马克思主义可以取代中华传统文化 C.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 [2024丽水期末]鲜花敬英烈,浩气壮山河。2024年9月30日是我国第十一个“烈士纪念日”。这天,我们以国家之名,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仪式,深情缅怀人民英雄。我们要弘扬英雄精神,礼赞英雄、崇尚英雄。英雄精神( ) A. 全面展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 B. 生动诠释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C. 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D. 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4. [2024六盘水期末]英雄回家十年路。2023年11月,第十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青山有幸葬忠骨,是极具温度的人文关怀。十年来,迎回安葬仪式不断优化,尊崇氛围不断叠加,弘扬英雄主义精神、激发全体民众爱国热情的氛围愈发浓厚。英雄迎回安葬仪式旨在( ) ①弘扬民族精神,激发人民爱国情怀 ②继承革命文化,赓续党的红色基因 ③创新革命文化,汲取强大精神力量 ④铭记奋斗历程,丰富革命文化内涵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 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它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昭示了革命先辈的爱国情感和高尚品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青少年学习党史,有利于( ) 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革命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②汲取丰富的精神文化滋养,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③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坚定理想信念 ④传承革命文化,丰富和发展中华传统美德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 [2024江苏学业考模拟·改编]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以时间为轴线,运用声、光、电等新技术,结合大气磅礴的舞蹈、音乐、朗诵等艺术语言,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和带领人民奋进新时代的壮丽画卷。该作品的文化价值在于( ) A. 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凝聚复兴伟力 B. 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赓续红色基因 C. 其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D. 唤醒历史记忆,坚定理想信念,满怀信心地向前进 7. [2024甘肃学业考]近年来,某省各个中学挖掘红色资源,举办“红色基因永流传”主题影视节等活动,来培养红色传人、时代新人。举办此类活动是为了( ) A. 发展民族文化,同化世界文化 B. 继承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复古 C. 学习红色文化,坚定理想信念 D. 吸收外来文化,传播中国价值 8. 纪录片《初心》通过拍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老兵的影像镜头,让更多观众在回顾革命历史的同时,深切感受到了浩气长存的革命精神和不变的初心。如果给这则报道拟个标题,下列最合适的是( ) A. 追寻英雄足迹,提升科学文化素养 B. 坚持守正创新,塑造时代文明形象 C. 挖掘红色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D. 铭记革命历史,赓续传承红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