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86257

《大象》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10-05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7次 大小:169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大象,教案,格式
  • cover
《大象》教案 学科 音乐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音版 授课类型 欣赏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大象》是该教材第四单元《可爱的动物》中的欣赏课。此曲为法国作曲家圣桑《动物狂欢节》第五首,生动幽默,展现大象笨拙步伐与滑稽舞姿。乐曲采用bE大调,三拍子和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对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和欣赏能力有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但自我管控和理解能力差,需教师耐心引导。教学中要从歌曲情绪入手,打动学生情感,采用启发等方式调动其参与积极性,及时管控课堂纪律,培养学生音乐兴趣。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感受低音提琴与钢琴的音色特点,体会不同乐器在乐曲中的独特表现力。 2. 感知乐曲中所表现的大象形象,理解音乐如何塑造动物特征。 艺术表现 1. 准确跟着音乐做三拍子的律动,把握节奏的韵律。 2. 能用动作生动表现大象在音乐中的形象。 创意实践 1. 运用简单的肢体动作对乐曲进行个性化表演。 2. 尝试使用课堂乐器为乐曲增添独特的演奏效果。 文化理解 1. 通过欣赏乐曲,激发对音乐的兴趣,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2. 提高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感受不同音乐带来的情绪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掌握三拍子的律动,跟随音乐准确表现节奏。 2. 深刻体会低音提琴与钢琴的音色特点。 3. 生动表现出大象在音乐中的形象。 难点 1. 用恰当的肢体动作和课堂乐器完美表演乐曲。 2. 理解乐曲的带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 3. 从音乐中感受大象的特征并通过表演展现。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实践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钢琴、课堂乐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激趣导入 引导交流 (1) 热情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动物园就像一个充满奇妙的魔法世界,里面住着各种各样可爱的动物,你们有没有去过这个神奇的地方参观呀?”以亲切的语气和生动的描述引发学生兴趣。 (2) 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用眼神与学生交流,给予积极的回应,如点头、微笑等。对于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拓展,丰富学生对动物园的认知。 (3) 接着提问:“在这个动物园里,肯定有一些动物特别吸引你们,能和老师说说你们都喜欢哪些动物,还有喜欢它们的原因吗?”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 仔细聆听学生分享喜欢动物的原因,对学生的描述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动物的特点。 (5) 当学生分享完后,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呀,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一位新的动物朋友,它就是大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和大象有关的乐曲。” (6) 工整地在黑板上书写《大象》两个大字,同时播放乐曲,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同时感受。 (7) 播放乐曲时,提醒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想象大象的样子。 (8) 乐曲播放结束后,与学生进行简单交流,询问他们初步的感受。 1. 积极回答是否去过动物园的问题。 2. 分享自己喜欢的动物园动物及原因。 3. 安静聆听乐曲,想象大象形象。 4. 简单表达对乐曲的初步感受。 评价任务 回答积极: 描述清晰: 参与热情: 设计意图 通过与学生交流动物园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为后续的欣赏学习做好铺垫。 师生互动,学唱歌曲 初听感受 (1) 播放乐曲后,微笑着对学生说:“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这首乐曲,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想一想,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这首乐曲表现了大象怎样的形象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鼓励学生大胆举手发言,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如“你的想法很有创意”“你观察得真仔细”等。 (3) 总结学生的回答,强调乐曲生动地表现出大象笨拙而沉重的形象。 (4) 提问:“在这首乐曲中,你们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呢?”引导学生关注乐器音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