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的我》教案 学科 小学美术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赣美版(2024)小学美术教材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文明的我》是赣美版(2024)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快乐伴我行”中的内容。本单元围绕生活中的美好情感与积极品质开展美术活动,而本课聚焦“文明”主题。教材通过展示丰富多样的文明行为素材,像校园里同学间的互助、公共场合的礼貌举止等,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文明的外在表现。设置的讨论、创作等环节,能促使学生将对文明的认知转化为美术创作,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美术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校园,对学校生活充满好奇,但对规则和文明行为的认识不够深入。他们有过一些简单的文明行为体验,如在家长教导下说“谢谢”“对不起”,不过理解和实践能力有待提高。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喜欢绘画和手工,习惯用色彩和线条表达想法。然而,他们手部精细动作发展不完善,绘画技巧和作品表现力较差,在把抽象的文明概念转化为绘画内容时会遇到困难,需要教师的细致引导和示范。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引导学生欣赏展现文明行为的美术作品,如《文明小使者》《让座》等,让学生感受作品中形式美、色彩美和意境美,提高学生对美的敏感度和感知能力。 2. 通过观察作品中人物的姿态、表情以及环境描绘,使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文明氛围和情感,如从人物微笑的表情感受文明带来的愉悦。 艺术表现 1. 鼓励学生运用绘画、手工等形式,大胆展现对文明行为的理解和想象,比如用绘画表现在公交车上让座的场景。 2. 让学生掌握基本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运用简单线条、形状和色彩塑造形象,表现文明场景,如用圆形画人物的脑袋。 创意实践 1.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创作中大胆发挥想象力,尝试不同材料和表现手法,如用彩纸拼贴表现文明行为。 2.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灵感,设计具有特色的文明主题作品,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如从校园里的文明活动中获取创作灵感。 文化理解 1. 帮助学生了解文明行为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知晓不同文化背景下文明表现形式和内涵存在差异,如西方的拥抱礼和东方的鞠躬礼。 2. 通过作品欣赏和创作,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如欣赏不同国家文明主题的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文明行为,深入理解文明的内涵和重要性,如认识到在图书馆保持安静是对他人的尊重。 2.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绘画技巧,能够用绘画或手工形式表现文明行为,如学会用线条勾勒人物的轮廓。 3. 教会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分析其中表现文明的方法和技巧,提升审美能力,如分析作品中色彩搭配如何突出文明主题。 难点 1. 启发学生将抽象的文明概念转化为具体、生动且富有独特创意和丰富表现力的美术作品,如把“尊老爱幼”的文明概念用绘画生动表现出来。 2. 培养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深入挖掘文明主题内涵,避免流于表面行为的描绘,切实传达积极情感和价值观,如通过作品传达文明带来的温暖。 3. 让学生在作品中体现出不同文化背景下文明行为的差异,如表现出中西方不同的礼仪文化。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欣赏教学法、讨论法、示范法、实践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手工材料、作品展示道具、评价奖品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趣味导入 播放动画视频并提问 (1) 教师提前精心挑选一段小朋友在校园里快乐玩耍的动画视频,视频中要清晰地呈现小朋友主动捡垃圾、互相帮助、礼貌问好等文明场景。在课堂开始时,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这段动画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播放时,教师可以适当调整音量和画面亮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