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94988

【新教材核心素养】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6.13.3《科学的饮食》第1课时 教学课件(共35张PPT)+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7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308653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PPT,35张,教学课件,1课时,科学的饮食,上册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第13章 人体对营养物质的获取 第3节 科学的饮食(第1课时) 年级 八年级 授课时间 1课时 课题 第3节 科学的饮食(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13章“人体对营养物质的获取”的关键部分,承接了前面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等知识,进一步探讨如何科学地获取和利用营养,是对人体营养知识的深化与拓展。通过学习合理进餐、平衡膳食和食品安全等内容,构建起完整的饮食与健康知识体系,帮助学生理解营养摄入与人体健康的紧密联系,为后续学习人体其他生理活动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述合理进餐在人体消化和营养吸收过程中的重要性;列举并说明平衡膳食的基本原则,能准确阐述各类营养素的作用;熟知《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中各类食物的推荐摄入量。 2.能够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饮食习惯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根据个人的年龄、性别、身体活动水平等,为自己或他人初步制定一份合理的一日饮食计划 。 3.深刻认识合理进餐和平衡膳食对个人健康的深远意义,主动摒弃不良饮食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传播合理饮食知识,带动身边人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素养目标】 1.科学观念与健康意识:理解合理进餐的科学依据,掌握营养素作用及膳食宝塔推荐量。 2.问题分析与实践能力:分析不良饮食习惯并提出改进建议,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 3.健康生活与社会责任:自觉践行健康饮食,主动传播合理膳食知识,影响他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合理进餐的内涵,掌握平衡膳食的核心原则。 【教学难点】 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平衡膳食原则,克服食物偏好、生活节奏等因素的影响,长期坚持合理进餐和平衡膳食。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以“小调查”形式提问“你的早餐吃什么?有没有同学没吃早餐?为什么?”,结合生活中“节食减肥、暴饮暴食”等现象,引出不良饮食习惯可能引发厌食症、肥胖症等疾病,激发学生对“如何科学饮食”的探究兴趣。 参与调查讨论,分享自己的早餐情况,思考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初步意识到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新知探究 活动1:合理进餐 1. 提出问题与作出假设 展示“暴饮暴食导致腹痛、胃炎”等案例,提问“暴饮暴食为什么会引起消化不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提出假设(如“食物团块过大不易消化”“消化液不足”等),强调单一变量和对照实验原则。 2. 制定与实施实验方案 提供实验设计提示(如用唾液消化淀粉、胆汁乳化脂肪的实验方法),指导学生分组设计方案(如对比馒头块与馒头碎屑在唾液中的消化差异),强调实验变量控制(如馒头重量、唾液量、温度37℃),巡回纠正操作错误。 得出结论与讨论 组织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引导分析“为什么馒头碎屑消化更充分?”,总结“暴饮暴食会加重消化道负担、食物未嚼碎或消化液不足会导致消化不良”,进一步提问“如何改进实验方案?(如增加温度梯度、使用数字化工具)”。 引导小组讨论: 1.在交流的基础上,你们小组对探究方案或实验材料有什么改进建议? 2.根据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你对科学合理的饮食有什么建议 教师点评。 小组讨论,列举可能导致消化不良的原因,明确本组探究的假设(如“食物颗粒大小影响消化”)。 分组制定实验步骤(如编号试管、加入材料、恒温处理、滴加碘液),分工完成实验(材料准备、数据记录等),观察实验现象(如A试管变蓝、B试管不变蓝)。 分享实验现象,得出“食物团块越小、消化越充分”的结论,讨论实验改进建议(如统一唾液取样时间),结合结论提出饮食建议(如细嚼慢咽、避免过量)。 回答问题,记录完善笔记。 活动2:平衡膳食 1. 分析案例与明确原则 呈现“小胖的食谱”(早餐油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