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94989

【新教材核心素养】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6.13.3《科学的饮食》第2课时 教学课件(共32张PPT)+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7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43次 大小:449868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PPT,32张,教学课件,2课时,科学的饮食,上册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第13章 人体对营养物质的获取 第3节 科学的饮食(第2课时) 年级 八年级 授课时间 1课时 课题 第3节 科学的饮食(第2课时) 教材分析 第 13 章第 3 节第 2 课时聚焦食品安全和跨学科实践活动,是 “科学的饮食” 主题的重要组成。食品安全部分,教材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阐述法律对食品安全的保障,介绍真空、低温等保存方法及原理,强调购买食品需关注的信息和常见安全问题对策。跨学科实践活动以制作酸奶为载体,串联生物学(乳酸菌发酵)、物理(恒温控制)等知识,明确制作步骤、实验技能及评价标准,体现 STSE 理念,注重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的基本规定,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列举常见的食品保存方法(如真空保存、低温保存、脱水保存),并解释其原理(控制微生物繁殖)。 2.描述购买食品时需关注的关键信息(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许可证编号等),能辨别不安全食品的常见特征(如发芽的马铃薯、未煮熟的菜豆等)。 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如农药残留的处理、厨房卫生要求等)。 3.说明酸奶制作的原理(乳酸菌发酵作用),记住制作的基本步骤(灭菌、接种、发酵、储存)。 4.经历 “设计方案→制作恒温装置→制作酸奶→测定酸度→分析结果” 的完整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在设计恒温装置时,能结合物理知识(如热量控制)和工程思维(如材料选择、安全性考量),培养跨学科整合能力。通过记录实验数据(如发酵温度、时间、酸度),学习数据整理与分析的方法,得出合理结论。 5.认同法律对食品安全的保障作用,增强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6.在小组合作制作酸奶和装置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7.体会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如发酵技术与食品制作),激发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尊重实验事实,理解 “实践出真知” 的道理。 【素养目标】 1.生命观念:理解合理进餐的科学依据,掌握营养素作用及膳食宝塔推荐量。理解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认识到合理获取营养物质、保障食品安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通过酸奶制作了解乳酸菌的生命活动特点(适宜温度、发酵作用),建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2.科学思维:运用分析、归纳的方法,从食品保存方法、安全问题应对措施中提炼规律(如控制微生物繁殖的共性原理)。在跨学科实践中,结合物理知识(热量控制)和工程思维分析恒温装置设计的合理性,培养跨学科整合与逻辑推理能力。 3.探究实践:通过 “设计→制作→测定→分析” 的酸奶制作流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升实验操作(如酸度测定、装置调试)和数据处理能力。 学会辨别不安全食品特征、处理常见食品安全问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技能。 4.态度责任: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保障作用,增强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养成关注食品安全的习惯。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实践体会生物学的应用价值,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常见食品保存方法(真空保存、低温保存、脱水保存等)的原理,即通过控制微生物繁殖防止食品腐败。 【教学难点】 分析发酵温度、时间、乳酸菌种类等因素对酸奶酸度的影响,通过实验数据归纳规律,并将结果与口感关联,确定最佳发酵条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温故知新 出示复习题,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旧知。 新课导入 播放 “甘肃天水幼儿园铅中毒事件” 相关新闻片段或图片,提问:“该事件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