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95151

唱歌 龙咚锵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11-25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187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唱歌,龙咚锵,教案,格式
  • cover
《龙咚锵》教案 学科 小学音乐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音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龙咚锵》是一首运用汉族民间音调创作的儿童歌曲,2/4拍,五声宫调式,由起、承、转、合四乐句构成一段体结构。它在教材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和演唱能力的经典曲目。歌曲通过节奏重复、旋律级进和重复等手法,前两乐句歌声与锣鼓声交替,转句将锣鼓节奏与歌唱音调结合,强调热烈气氛,有助于学生感受音乐中的节奏美和旋律美。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生活经验,对过年有直观感受,但音乐知识和技能储备有限。他们身心发展处于快速阶段,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但注意力易分散。学习中,准确把握节奏、理解歌曲意境和掌握乐器演奏方法可能存在困难。教学中可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形象的比喻和示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升音乐素养。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够感受《龙咚锵》中活泼欢快的节奏和旋律,体会歌曲所表达的过新年的喜悦氛围。 2. 敏锐捕捉歌曲中锣鼓声与歌声的交替和结合,增强对音乐元素的感知能力。 艺术表现 1. 用活泼欢快的歌声准确演唱《龙咚锵》,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 能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清晰地唱出歌词,表现出歌曲的情绪。 创意实践 1. 尝试用不同的动作和表情,对《龙咚锵》进行个性化的表演。 2. 与小组成员合作,为歌曲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或节奏型。 文化理解 1. 了解歌曲所体现的汉族春节文化习俗,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2. 认识锣、鼓、镲等传统乐器在春节庆祝活动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准确把握《龙咚锵》的节奏,特别是附点节奏和“龙咚锵”的重复节奏。 2. 用欢快、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出过年的喜悦心情。 3. 熟悉锣、鼓、镲等乐器的声音和演奏方法。 难点 1. 体会歌曲中节奏重复、旋律级进和重复所营造的热烈氛围。 2. 有探索不同演奏方法的兴趣,积极参与小组合作的实践与编创活动。 3. 理解歌曲所蕴含的春节文化内涵,并用表演准确传达出来。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示范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锣、鼓、镲等乐器模型、小道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创设春节情境 (1) 教师身着传统春节服饰,走进教室,热情地向学生打招呼:“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一个特别的世界,这是中华民族最盛大、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大家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到处张灯结彩,鞭炮声声,充满了欢乐的气氛。现在,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节日呢?” (2) 当学生猜出是春节后,教师进一步引导:“春节,是新一年的开始,也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请大家说一说,你印象中的春节有哪些习俗呢?”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于学生提到的贴春联、放鞭炮、发红包、包饺子等习俗,教师给予肯定和回应。 (3) 教师接着说:“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过春节,也知道很多春节的习俗。不过,每个地区还有一些特色的、不同的习俗。那么,你们知道这些春节习俗是怎么来的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观看一个关于春节的视频,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答案。”播放精心准备的春节习俗由来的视频。 (4) 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看完视频,大家明白了吗?为什么过年的时候要放鞭炮、挂灯笼、敲锣打鼓,让整个节日特别热闹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补充和纠正。 (5) 教师说:“大家都了解了春节的习俗和由来,接下来让我们聆听一首和春节有关的歌曲。请大家仔细听,歌曲中有哪些声音和过春节的情景一样?哪些词藏在了歌曲中呢?”播放《龙咚锵》的音频。 (6) 音频播放完后,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听到的声音和词语:“大家的耳朵都很灵,说说你们听到了什么?”当学生回答出“龙咚锵”的声音时,教师给予表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