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95411

2024—2025学年人音版(2024)音乐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祖国您好《音的强弱》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11-22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175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4,祖国,教案,音的强弱,您好,第二
  • cover
《音的强弱》教案 学科 小学音乐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音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音的强弱》是音乐基础知识的关键内容,是一年级学生正式接触音乐要素的起点。在小学音乐教学体系里,音的强弱概念贯穿始终,为后续节奏、旋律、和声等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本单元以“祖国您好”为主题,将音的强弱知识与爱国情感相融合,丰富了教学的情感内涵。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直观具体事物易理解接受,对音乐有好奇和兴趣,但音乐知识理解能力有限。在音的强弱方面,学生日常有感性认识,但专业概念模糊。他们喜欢游戏、故事和活动,乐于通过唱歌、跳舞等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不过,因家庭环境和学前教育不同,学生在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上存在个体差异。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聆听不同强弱的音乐,感受音乐美感,体会强音和弱音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 2. 观察生活中的声音,发现声音强弱变化之美,提高对生活中音乐美的敏感度。 艺术表现 1. 能用拍手、跺脚、敲击乐器等不同方式表现音的强弱,培养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2. 在演唱歌曲时,能根据歌曲情感和节奏要求,恰当运用音的强弱变化,提升歌曲表现力。 文化理解 1. 结合“祖国您好”主题,了解不同风格爱国歌曲中音的强弱运用,感受音乐表达爱国情感的独特魅力。 2. 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音乐作品中对音的强弱处理方法,拓宽音乐视野,培养对多元音乐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的强弱,理解音的强弱概念,掌握强音和弱音的区别及基本特征。 2. 引导学生用身体动作、打击乐器等不同方式表现音的强弱,培养节奏感和表现力。 3.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听辨、模仿、实践等,加深学生对音的强弱的理解和记忆。 难点 1. 帮助学生理解音的强弱在音乐中的作用,能在演唱、演奏等音乐活动中恰当运用音的强弱变化。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力,使其能自主发现和创造不同的音的强弱表现方式。 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的强弱学习中有所收获。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体验教学法、游戏教学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打击乐器、写有强弱符号的卡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环节 播放国歌引入 (1) 教师提前调试好多媒体设备,播放激昂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音量适中,让学生能清晰地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2) 歌曲播放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的反应,引导学生专注于歌曲中的节奏和声音变化。 (3) 歌曲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你能听出歌曲中有哪些强弱不同的声音吗?”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 (4)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5)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是强的,哪些声音是弱的呢?”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 (6)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的总结和补充,让学生对音的强弱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7)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音的强弱,教师可以用自己的声音模仿一些强音和弱音,让学生进行辨别。 (8)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模仿强音和弱音,互相交流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展示生活图片 (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打雷、下雨、小鸟叫等,图片要清晰、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展示每张图片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场景,思考与之对应的声音是强还是弱。 (3) 教师提问学生:“这些声音的强弱特点是怎样的?你是怎么判断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肯定正确的观点,纠正错误的认识。 (5) 教师可以结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