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96813

14.《生日树》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11-25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215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生日树,教案,格式
  • cover
《生日树》教案 学科 小学美术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下册 共2课时 教材 浙美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对应《课标》第一学段内容要求,以“给集体过生日”为主题,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制作生日树。教材展示多件学生作品,呈现多种材料,鼓励变废为宝。为下一课创意装扮活动做铺垫,培养学生创意实践素养。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天真好奇,有一定动手能力但创意和合作经验不足。他们对生日有一定认知,但对生日树意义理解较浅。教学中应采用生动方式引导思考,通过欣赏示范开拓思维,组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能力,解决创意和合作难题。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感受大自然中不同树木的特点和美感,提升对自然美的感知。 2. 欣赏学生制作的生日树作品,体会材料运用和创意设计带来的美。 艺术表现 1. 学会运用绘画、手工等形式制作代表自己的树叶,表达个人想法。 2. 能够与同学合作,将树叶贴在代表班级的大树上,共同完成集体作品。 创意实践 1. 发挥创意,探索制作树叶的不同方法和形式。 2. 思考并尝试运用不同材料装扮生日树,培养创新能力。 文化理解 1. 理解生日树的意义,增强对班级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 了解为树木“穿衣服”的活动及背后的文化和科学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理解生日树的意义,明确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 学会运用多种材料和形式制作代表自己的树叶。 3. 能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树叶贴在代表班级的大树上,完成集体作品。 难点 1. 突破传统思维,发挥创意制作有个性的树叶。 2. 探索多样材料在生日树制作中的运用。 3. 在小组合作中,有效沟通协调,共同完成集体作品。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法 教具准备 课件、水管、枯树、毛线、彩绳、夹子、画有大树树干的纸板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导入 引导思考 (1) 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大家想一想,个人与集体,就像浪花与大海、树叶与大树。那你印象中的大树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发学生对大树形象的思考和描述,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脑海中大树的样子,如高大的、枝叶茂密的、粗壮的等。 (2) 接着教师进一步引导:“现在我们把班级想象成一棵大树,那这会是一棵怎样的大树呢?”让学生发挥想象,描述班级这棵大树的特点,比如是充满活力的、团结友爱的等。 (3) 最后教师提问:“那你又会是一片怎样的树叶呢?”促使学生思考自己在班级这个集体中的角色和特点,例如是积极向上的、善良的等。 (4) 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认真倾听,给予积极的回应和鼓励,肯定学生的想法和表达,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度。 (5) 对于学生独特的想法和描述,教师进行重点表扬,引导其他学生学习和借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6)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总结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就像树叶离不开大树,个人也离不开集体。 (7)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如一片树叶虽然渺小,但众多树叶汇聚在大树上,就能让大树更加生机勃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个人与集体关系的理解。 (8) 教师引导学生将这种关系与班级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每个人在班级中都有自己的价值和作用,只有大家团结协作,班级才能更加美好。 1. 思考并回答教师关于大树样子的问题。 2. 想象班级大树的特点并分享。 3. 思考自己作为树叶的特点并表达。 4. 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回答,从中获得启发。 评价任务 回答积极: 想法独特: 表达清晰: 设计意图 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初步明确自己在班级中的角色和定位,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启发思考 展示神奇大树 (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马达加斯加的茶壶猴面包树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它的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