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96817

11《蝴蝶飞起来》教案(表格式)美术浙美版(2024)一年级下册

日期:2025-09-23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3次 大小:222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蝴蝶飞起来,教案,格式,美术,美版,2024
  • cover
《蝴蝶飞起来》教案 学科 小学美术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浙美版 授课类型 实践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对应《课标》第一学段“运用撕、剪、编织等方法制作工艺品”内容要求。从学生对大自然的体验出发,引导观察蝴蝶外形、色彩、花纹,用折、剪方法制作纸蝴蝶,感受传统剪纸魅力。体现课与课的连贯递进,培养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养。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对蝴蝶有一定认知。有前一课折、剪技法基础,但剪出复杂图形有难度。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教学中需采用趣味方式吸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突破难点。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欣赏自然界蝴蝶,敏锐感知其造型、色彩和花纹特点。 2. 感受民间剪纸艺术中蝴蝶形象的独特审美魅力。 艺术表现 1. 熟练运用折、剪技法,精准制作出外形美观的纸蝴蝶。 2. 大胆发挥创意,为蝴蝶设计独特的花纹和装饰。 创意实践 1. 积极探索让蝴蝶“飞起来”的多种创新方法。 2.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富有创意的蝴蝶作品。 文化理解 1. 深入了解蝴蝶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增强文化认同感。 2. 深刻体会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提升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精准掌握蝴蝶的造型及花纹特点,为创作打基础。 2. 熟练运用折、剪方法,规范制作出纸蝴蝶。 3. 深入感受民间剪纸艺术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难点 1. 创作出造型独特、花纹丰富且富有创意的蝴蝶作品。 2. 成功探索出让蝴蝶“飞起来”的有效方法。 3. 深刻理解民间剪纸艺术内涵,并融入作品创作。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课件、蝴蝶剪纸、“手指蝴蝶”、彩纸、剪刀、双面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猜猜谜语,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 (1) 通过课件清晰出示一则谜语:“两根胡须头上翘,身穿五彩花袍袍;劳动辛苦我不怕,跳起舞来我最好。”声音洪亮地提问:“这是什么昆虫?” (2) 仔细倾听学生的猜测和理由,给予积极回应和鼓励。 (3) 若学生回答正确,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若回答错误,耐心引导思考。 (4) 结合课件展示蝴蝶的美丽图片,再次强调蝴蝶的特点,加深学生印象。 (5)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蝴蝶“会飞的花”这一美称,激发学生兴趣。 (6)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的蝴蝶,分享自己的感受。 (7) 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词语形容蝴蝶的样子,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8) 自然地揭示课题:《蝴蝶飞起来》,并在黑板上工整书写。 1. 认真思考谜语,积极举手回答。 2. 仔细观察蝴蝶图片,感受其美丽。 3. 踊跃分享生活中见到蝴蝶的经历。 4. 尝试用词语形容蝴蝶的样子。 评价任务 回答准确性: 参与积极性: 语言表达: 设计意图 通过有趣的谜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然引出课题,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观察蝴蝶,了解特征 观察外形与花纹 (1) 通过课件展示一组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蝴蝶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大声提问:“蝴蝶由哪几部分组成?” (2)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比观察后说说自己的发现,认真倾听并给予反馈。 (3) 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蝴蝶的外形与花纹,寻找它们的共同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4) 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适时参与交流,给予指导和启发。 (5) 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 (6) 详细讲解蝴蝶的身体结构,包括头部、胸部、腹部,以及触角、复眼、口器、腿、翅膀等部位。 (7) 强调蝴蝶外形和花纹的对称性特点,结合图片进行直观演示。 (8) 举例说明对称结构在自然界中的普遍性和作用,拓宽学生知识面。 1. 认真观察蝴蝶图片,思考教师问题。 2.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3. 仔细倾听小组代表发言,学习他人的想法。 4. 深刻理解蝴蝶的对称特征。 评价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