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97652

新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吃饭有讲究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4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387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新一,年级,道德,法治,上册,吃饭
  • cover
新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吃饭有讲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吃饭有讲究》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养成良好习惯》的第二课,本课的核心素养是让学生理解餐桌礼仪和健康饮食的重要意义,培养他们尊重他人、珍惜食物的良好品格,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生活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树立起自觉维护个人和公共健康的意识,初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和谐”。 本课《吃饭有讲究》分为四个板块,前两个板块着重于卫生和营养知识的传授,而后两个则深入探讨餐桌礼仪和个人行为规范,逐步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最终达到良好的饮食习惯的养成。在第三板块“餐桌上的礼仪”中,教材展示了家庭聚餐的情景,包括准备餐桌、扶助长辈入座、礼貌打喷嚏以及表达感谢等内容,以此教导学生如何在餐桌上展现文明礼貌的行为。第四板块“我在餐桌上”则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家中的餐桌行为,识别哪些是不当的做法,并尝试调整和改进自己的饮食习惯。为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给每位学生一份“餐桌礼仪进步记录表”,用以每日记录自己的表现,家长也可以参与其中给予反馈。定期举办班级分享会,让同学们交流各自在家里的餐桌礼仪实践经历,互相学习和激励。 本课时(第二课时)将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学情分析: 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关键阶段,在生活习惯、社交技巧及自我约束等方面都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尽管大部分孩子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的卫生习惯,比如饭前洗手,但系统的指导和强化训练仍然不可或缺。此外,学生们往往更关注食物的味道而非其营养价值,因此需要借助生动有趣的方法来提高他们对食品营养的认识。由于家庭背景的不同,孩子们在餐桌礼仪上的表现也会有所差异;有些孩子可能在家里已经养成了较好的用餐习惯,而另一些则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支持。考虑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尚不成熟,容易出现挑食、偏食或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行为,课堂应特别注重实践操作和行为规范的培养,帮助学生逐步改善这些问题。 三、目标确定: 1.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中华传统餐桌礼仪,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理解并尊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道德修养: 培养尊重他人、珍惜食物的良好品格,形成文明用餐的习惯,初步建立健康饮食意识,懂得均衡营养的重要性。 3.法治观念: 了解基本的餐桌文化和饮食礼仪,认识到这些规范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 4.健全人格: 掌握文明、健康用餐的基本技能,提高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学会在家庭聚餐中正确表达感谢和关心,增进家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5.责任意识: 意识到自己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愿意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如摆设餐具、邀请长辈入座等,同时理解健康生活方式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推广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了解基本的餐桌文化和饮食礼仪。 改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难点: 乐于在生活中践行餐桌礼仪,养成文明就餐的好习惯。 由知到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五、教学设计: 环节一:认识餐桌礼仪———了解餐桌礼仪的重要性。 1.播放视频并引导思考。 提问:看完这段视频后,你们觉得家里吃饭的时候有什么特别的习惯吗?谁愿意分享一下自己家里的故事呢? 生讨论回答。 2.展示并讲解重要礼仪。 小结:这些小小的动作其实蕴含着深深的敬意和关爱哦!在中国文化中,尊老爱幼是我们一直传承的美好品德。 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家庭聚餐视频和分享个人经验,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的美好品德,增强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