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0657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2.6《从小爱科学》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2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162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三年级,上册,从小爱科学,教学设计
  • cover
从小爱科学 一、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感受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探索故事与现代科技成果,初步理解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萌发“科技强国”的意识。 道德修养:在模拟科学探究的真实情境中,体会科学家所具备的好奇、专注、坚持等品质,逐步养成勤观察、乐提问、愿尝试的行为习惯。 法治观念:初步感知科学研究应尊重事实、遵循自然规律,建立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探索态度。 文化自信:通过了解我国科学家故事与实际科技应用案例,增强对祖国科技进步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责任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实践的热情,初步建立运用科学知识改善生活、解决问题的意愿。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体验科学探索中好奇、专注、坚持等核心品质。 初步掌握观察、记录、合作等基本科学实践方式。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将科学品质融入日常行为,在面对困难时保持探索热情。 帮助学生建立科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认知,主动发现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 体验式学习为主,辅以情境模拟、合作探究、案例引导与实践操作。 四、教学准备: 制作含李四光、法布尔童年探索场景的插图或短视频; 准备校园或家庭中常见动植物的观察工具(如放大镜、标本盒); 设计科学任务卡,包括观察类、实验类与调查类小课题; 科普读物片段(如《昆虫记》《科学家小时候》等)及实物道具(如石头、叶片、简易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 (一)启动探索兴趣 1.真实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雨后的蚂蚁搬家”或“教室窗台上的植物向阳生长”等高清照片或短视频。 提出问题:“同学们,看到这些现象,你们曾经有过哪些疑问?比如蚂蚁为什么要排队搬家?植物为什么朝着阳光弯曲?” 邀请2-3名学生分享自己的疑问。 2.主题引出 教师总结:“这些问题背后都藏着科学的秘密。科学家小时候也和你们一样,对世界充满好奇。今天,我们就像科学家一样,动手动脑,探索身边的世界。” 3.展示课题:“从小爱科学”。 (二)走进科学家的童年 1.李四光与“巨石之谜” 动态故事呈现:教师通过配有音效的动态插图或1分钟短视频,讲述少年李四光对家乡巨石的疑惑。 分组推测与验证: 学生4人一组,分发不同石头样本。 任务:观察石头特征,推测它的来历(如:从哪里来?怎么来的?)。 每组提出一个验证方法(如:查资料、问老师、对比其他石头等)。 引导反思(1分钟):教师提问:“在刚才的活动中,你觉得哪些行为像一个小科学家?”(预设:仔细观察、大胆猜想、想办法验证) 2.法布尔与昆虫世界 角色扮演准备:教师出示法布尔观察昆虫的图片,介绍他如何专注地观察蜘蛛、蜈蚣等生物。 实地观察体验: 分发放大镜和昆虫模型(或提前准备的安全昆虫标本/树叶标本)。 学生两人一组,选择一种标本进行3分钟细致观察,记录至少3个发现(如:腿的数量、翅膀纹理、叶脉形状等)。 分享与总结:邀请一组分享发现,教师总结:“像法布尔一样,专注和坚持才能发现别人看不到的细节。” (三)发现身边的科学 真实案例分析与实践 1.案例呈现:播放一段2分钟的视频,展示“同学研究仓鼠储食行为”的过程(从产生疑问、持续观察到得出结论)。 2.小组讨论与设计: 提出问题:“如果要进一步研究‘仓鼠最喜欢储存哪种食物’,我们可以怎么做?” 各组讨论并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如:提供多种食物,观察仓鼠首选哪种)。 3.协作实践: 教师提供一个贴近生活的简易实验主题,如“醋能不能溶解蛋壳?”(每组准备一个小杯、鸡蛋壳碎片和醋)。 学生分组操作,观察并记录现象,随后简要汇报结果。 教师点拨:强调“观察-假设-验证”是科学探究的基本路径。 (四)实践科学探究 自选主题微探究 1.任务卡选择:分发三种类型的科学任务卡(观察类、实验类、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