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02207

第6课《老山界》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10-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7次 大小:3447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6课,老山界,课件,26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第6课 老山界 学习目标 1.按一定的写作顺序,梳理文章脉络。 2.通过批注的方式,品析文中关键语句。(重点) 3.学会分析伏笔与照应的写作方法。(难点) 课堂探究 一、初步感知 1.本文是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的,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表。 时间 地点 人物 活动 第 一 天 下午 天黑 夜里 半夜 瑶民家 瑶家大嫂和我 攀谈,宣传红军政策, 使瑶民理解了红军 山脚下 红军战士 准备爬山 半山腰 红军战士 夜行军 山路上 红军战士 半夜露宿 2.利用表格,向你的同桌复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并请你的同桌 点评。 第 二 天 黎明以后 下午两点多 下午 雷公岩 红军战士,医务人员 翻越雷公岩 山顶 红军战士 任务完成,征服 老山界 下山路上 红军战士 跑下山去,直到 露营地 二、精细研读 3.作者认为老山界的特点是什么 请在原文中找到答案,并围绕这个特点,从原文中找到相应语句进行分析,做好批注。 (1)老山界的特点:  . (2)组内交流找到的相应语句,并对其进行归纳。   . 难走。(原文: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 难走的山。) ①行路难;②睡觉难;③吃饭难;④处境难。(具体语句略,言之有理 即可) 4.文中还有不少生动、细腻的描写,请结合课本“思考·探究·积累三”,找出来并完成赏析、批注。   5.综合第3、4问,你认为红军是一支怎样的队伍 也可以结合课本“思考·探究·积累二”来理解。 略   . . . [示例]我认为红军是一支爱人民、为人民的队伍。从瑶族男子的“躲”和妇女一开始“惊惶”的神色可以看出之前老山界的当地百姓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而红军和他们交谈后,不仅赢得了信任,还得到了他们的支持。  6.阅读知识链接,找出文中的伏笔与照应,并在书中相应位置做批注。   . . .   . [示例]伏笔:我们偷了个空儿,跑到前面去。地势渐渐更加陡起来。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第2段)  照应: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第9段) 自己的队伍来了,我们烧了些水给大家喝。(第11段) 批注:略 课后练习 一、知识强化 建议用时:15分钟 实际用时: 分钟 jīnɡ huánɡ hān pǐ kē wǔ jǔ jué shuò wū yè chù fá jiǎo ɡuàn 二、能力提升 大渡河畔英雄多 杨得志 ① 一九三五年,我在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当团长。那年五月,我们强渡川滇边界的金沙江,到了四川西部的大渡河。大渡河是岷江的支流,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河宽三百多米,水深十几米。大渡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困死在那里,一面派遣几十万大军从后面追击,一面抽调“精悍部队”扼守大渡河和泸定桥。 ② 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实现北上抗日的计划,红军必须渡过大渡河。红一团接受了渡河先遣任务。出发以前,首长指示说:“这是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这个任务关系着十万红军的生命!” ③ 渡河以前,我们做了周密的准备。经过侦察,知道敌人布置了好几个团的兵力:三个所谓“骨干团”在泸定桥附近,一个团在安顺场对岸把守渡口(主力在下游十五里处),两个团在下游三十里处防守。经过分析,选定安顺场做我们的渡口。 ④ 安顺场在大渡河西南岸,那里有敌人的两个连守着,只有一只渡船。红军要强渡过去,先得消灭南岸敌人,夺取渡船。我们冒雨行军一天一夜,深夜十点多钟赶到离安顺场十多里的一个大山坡,等待命令。一天一夜一百四十多里的急行军是够疲劳的了,战士们一停下来就倒下呼呼地睡着了。我趁部队休息,找附近的老乡了解情况。不久接到指挥部的命令:连夜偷袭安顺场守敌,夺取渡船,强渡大渡河。我和团政委研究后决定:一营随我行动,抢夺安顺场;二营由政委带领,到下游十五里敌人团主力的对岸,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