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02968

14. 中国画——建筑画法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11-12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167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中国画,建筑,画法,教案,格式
  • cover
《中国画———建筑画法》教案 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六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美版(北京)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教材聚焦中国画建筑画法,涵盖亭、楼、塔等多种建筑类型及攒尖顶等不同檐顶特点。通过教师示范、作品赏析等呈现中国画表现建筑的技法,对培养学生美术素养和传统文化认知至关重要。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但对中国画建筑画法较陌生。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不过在把握建筑结构和运用笔墨技巧上有困难。教师可多示范讲解,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提升其兴趣和能力。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够敏锐观察不同建筑的檐顶特点和结构细节,提升对建筑形态美的感知。 2. 体会中国画笔墨表现建筑的独特韵味,增强对中国画艺术的审美感受。 艺术表现 1. 掌握用中锋勾线、侧锋皴擦或晕染等中国画技法表现建筑外形、结构和质感。 2. 运用墨色浓淡表现建筑的远近虚实关系,在实践中提高绘画表现能力。 创意实践 1. 发挥创意,用中国画技法创作喜欢的建筑作品,并添加景物丰富画面。 2. 能根据画面意境为作品题诗或取名,展现独特的艺术构思。 文化理解 1. 了解中国画在表现建筑方面的传统技法和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认同感。 2. 通过欣赏画家作品,体会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认识不同建筑类型的特点,如亭、楼、塔等。 2. 掌握攒尖顶等建筑檐顶的结构特征。 3. 学会运用中锋勾线、侧锋皴擦或晕染等中国画技法表现建筑。 难点 1. 精准把握建筑的结构和比例,用笔墨准确表现其外形。 2. 巧妙运用墨色浓淡表现建筑的远近虚实关系。 3. 在创作中融入个人创意,使作品富有情趣和美感,体现山水画意境。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欣赏法、实践法 教具准备 中国画工具、相关建筑图片、画家作品资料、PPT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展示建筑图片 (1) 教师通过PPT展示亭、楼、塔、阁、桥、榭等多种建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建筑的外观特点,提问:“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些建筑,它们的外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不同建筑在形状、结构上的差异,如亭子一般较为小巧玲珑,楼阁则更为高大宏伟等。 (3) 进一步展示建筑的檐顶图片,聚焦攒尖顶,提问:“大家再看看这些攒尖顶,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4)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对于学生的独特发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5) 结合图片,详细讲解攒尖顶的结构,包括垂脊、宝顶等部分,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学生理解。 (6) 对比不同建筑的攒尖顶,分析其在形状、大小、装饰等方面的变化,加深学生的印象。 (7) 引导学生思考攒尖顶在建筑中的作用,提问:“为什么很多建筑会采用攒尖顶这种设计呢?” (8) 总结学生的回答,介绍攒尖顶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能为建筑增添美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1. 认真观察建筑图片,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2. 大胆发言,分享自己对建筑外观和攒尖顶特点的观察结果。 3. 倾听教师的讲解,努力理解攒尖顶的结构和作用。 4. 参与讨论,发表自己对攒尖顶设计原因的看法。 评价任务 观察细致: 发言积极: 理解准确: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丰富的建筑图片,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建筑的外观和檐顶特点,为后续学习中国画建筑画法奠定基础。 知识讲解 介绍中国画技法 (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画表现建筑的基本技法,首先强调中锋勾线的重要性,展示中锋用笔的方法,边示范边讲解:“中锋勾线时,笔锋要保持在线条中间,这样画出的线条挺拔、流畅,能够准确勾勒出建筑的外形结构。” (2) 以简单的建筑轮廓为例,用中锋勾线画出建筑的大致形状,让学生直观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