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04420

4《三月桃花水》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5-09-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1865146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三月桃花水,课件,26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古诗引入 铺垫美感 板块一 壹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在诗人的笔下,阳春三月是个诗情画意的季节。关于三月, 有一个叫刘湛秋的作家是这样说的———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想象画面 整体留印 板块二 贰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注意三个标拼音的生字 (绮丽、应和、谈心)。 (2)哪些关键句子能告诉我们三月桃花水是怎么样的?用横线画出来。 认读词语,说一说每组词语有什么特点? 绮丽的朝霞 明洁的丝绸 表示颜色的词语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形容说话、声音的词语 草如茵 柳如眉 如雾如烟 应和 低语 谈心 叮当 三月桃花水 有一千朵桃花,点点洒在河面, 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 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这是四句关键句拼成的一首小诗,这首诗其实就是刘湛秋爷爷想要告诉我们的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样的画面,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呢? 这三月的桃花水是( ) 的。 绮丽 鲜艳美丽 听声赏影 升华美感 板块三 叁 1.比较句段: 课文中有两段话 特别相似,就是刘爷爷写竖琴和明镜这两段。自由朗读, 想想这两段话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那细白的浪花,敲打着有节奏的鼓点;那忽大忽小的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急流的水浪声,是在催促着村民们开犁播种啊!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片片花瓣;它看见村庄上空,很早很早,就升起了袅袅炊烟…… (三种声音和三种倒影,形成三对三的对称美。) 美丽的春景: 燕子飞过天空 垂柳披上了长发 姑娘捧起了水 水流的声音: 忽大忽小的水声 纤细的低语 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 (1)相同之处: ①排比句式。梳理:分别写了哪几种声音和影子? ② 用词精准。 再读课文,你会发现其中有一些字词特别有魔力。你更喜欢哪一段的用词,是竖琴段还是明镜段?竖琴队和明镜队来一场PK,找出你们觉得用得好的魔力词,并说明理由。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 因为这是燕子和白云的倒影,在桃花水中融为一体了,就像是裹着一件白云的衣裳。这突出了桃花水的清冽与倒影。 可以把“裹着”换成“包着”“披着”吗? 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 “红莲”其实指的是姑娘们脸蛋的倒影,当捧起水的时候,脸蛋的倒影就散开了、碎了,就像红莲抖落了一片片花瓣。 一个特别有画面感的词,把水中的倒影写得出神入化。 ③关注段末的“……” A.“ …… ”在这里代表什么? B.练习说话:想象一下,桃花水还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呢?学着本 段的样子也来说一说。 竖琴段表现的是水流声大小不一,“忽大忽小的水声”“ 低语 ” “ 叮当声”,但依旧是平行流淌的平行的美。 (2)不同之处: ①两段的纵横感不同。 明镜段表现的是从高处的 “ 天空”“燕子”到地上的“垂柳”再到最低处水边的“姑娘”三种事物的倒影,呈现出了一种从高到低的纵行之美。 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 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 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竖琴段描写的是桃花水本身发出的声音, 以拟人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