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05881

22 文言文二则(新课预习.提高卷.含解析)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86次 大小:503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文言文,二则,新课,预习,提高,解析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 文言文二则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 A.志气 B.心志,情志 C.记住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少(shǎo)选之间(jiàn),而志在流水。 B.以为(wéi)世无足复为(wèi)鼓琴者。 C.蜀中有杜处士,好(hào)书画,所宝以百数。 3.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B.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C.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 D.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4.下列人物评价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杜处士谦虚,乐于接受正确意见。 B.牧童注意观察生活,是生活的有心人。 C.戴嵩不尊重事实,想当然。 D.苏轼认为实践出真知,艺术源于生活。 5.下列诗句,不是描写友情的一项是(  ) A.知音无处问,冷落七弦琴。([元]王冕)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C.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唐]牟融) D.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宋]岳飞) 6.表达交流练。 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巍巍太山、汤汤流水,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请你试着写一写。 方鼓琴而志在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乎若    。”少选之间而志在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乎若    。”伯牙志在    ,琴声若    ;伯牙志在    ,琴声若    。 7.下列句子中,在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两项是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戴嵩)尤所爱。 C.(牧童)拊掌大笑。 D.(杜处士)不可改也。 8.仔细观察,尊重事实﹣《书戴嵩画牛》 处士爱画 选一选,并填空 A.爱书画 B.爱《牛》 (1)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是   。可见杜处士特别喜爱   。 9.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   ),(   ),(   )。 (1)根据课文内容,将上面文段补充完整。 (2)选择正确项,把序号填入横线上。 ①对“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伯牙想要什么,锺子期一定想方设法帮他得到 B.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锺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他的心意 C.伯牙每次想到锺子期,锺子期也一定会想到他 D.不管伯牙念什么,锺子期都能清楚地听到 ②伯牙“终身不复鼓琴”的原因是    。 A.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 B.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 C.他觉得世界上已经没有配得上听他的琴的人了 D.他太悲伤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 10.百字练笔。 伯牙和锺子期一起来到郊外,一个弹琴,一个听琴,会发生什么呢?写一写吧。 22 文言文二则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B 【分析】考查了古文中重要字词的理解。作答此类题首先要熟悉小古文,并能理解古文的意思,再根据文言文的六种解词法来理解词语。 【解答】这句话出自古文《伯牙鼓琴》。“方鼓琴而志在太山”这句话的意思是: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因此“志”的意思是:心志、情志。 故选:B。 【点评】学习文言文,首先要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再理解古文的意思,并根据古文意思识记并理解重要字词的意思。为了检验古文中重要字词理解是否正确,可以将字词的意思代入古文中读一读。 2.【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多音字。多音字是指具有固定字形的一个字有多个读音,其读音、用法和词性各有区别。作答此类题要求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多加积累,识记字音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