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11066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摇篮曲》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10-05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5次 大小:209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摇篮曲
  • cover
《摇篮曲》教案 学科 音乐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音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它在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和情感表达的经典曲目。教材围绕此曲展开了多方面的学习,包括节奏、情绪、画面想象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音乐聆听经验,但对音乐要素的感知还较薄弱。生活中他们可能听过摇篮曲,但对其音乐体裁和特点了解不多。在学习上,他们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注意力易分散。学习困难在于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复杂节奏,可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多感官体验来突破。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感受《摇篮曲》所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2. 能通过聆听想象出与音乐相关的画面。 艺术表现 1. 能简单哼唱《摇篮曲》的主题音乐。 2. 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音乐的特点。 创意实践 1. 用不同肢体动作和律动表演《摇篮曲》。 2. 尝试用简单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文化理解 1. 了解《摇篮曲》的起源和发展。 2. 体会歌曲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培养情感表达和感知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感受《摇篮曲》的情绪和意境。 2. 简单哼唱《摇篮曲》的主题音乐。 3. 用肢体动作和律动表演《摇篮曲》。 难点 1. 理解《摇篮曲》所表达的情感。 2. 把握四三拍的节奏特点。 3. 用不同方式表现出音乐的特点。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讲授法、示范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知导入 创设情境 (1) 教师展示一幅小宝宝哭泣的图片,说:“同学们,你们看小宝宝怎么哭了?你们有办法哄哄她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 当学生提出各种哄宝宝的办法后,教师引出歌曲《摇篮曲》,说:“其实呀,有一首特别好听的歌曲能让小宝宝安静下来,那就是《摇篮曲》。” (3) 播放一段轻柔的《摇篮曲》片段,营造温馨的氛围。 (4) 再次强调《摇篮曲》的作用,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5) 提问学生在生活中有没有听过类似的歌曲。 (6)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听到摇篮曲时的感受。 (7) 简单介绍《摇篮曲》通常是妈妈哄宝宝睡觉时唱的歌。 (8) 引导学生带着好奇和期待进入歌曲的学习。 1. 观察图片,思考哄宝宝的办法。 2. 聆听《摇篮曲》片段。 3. 分享生活中听摇篮曲的经历。 4. 表达自己对摇篮曲的初步感受。 评价任务 参与思考: 分享经历: 表达感受: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自然地进入《摇篮曲》的学习情境中,同时联系生活实际,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新知讲解 介绍作曲家 (1) 教师介绍约翰尼斯·勃拉姆斯,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摇篮曲》是由德国19世纪后半叶的著名作曲家约翰尼斯·勃拉姆斯创作的。” (2) 讲述勃拉姆斯出身于汉堡的一个音乐家庭,他的作品兼有古典手法和浪漫精神。 (3) 提及他曾改编民歌90余首,创作歌曲200余首,让学生了解他的音乐成就。 (4) 展示勃拉姆斯的画像或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他的印象。 (5) 简单说明勃拉姆斯创作《摇篮曲》的背景故事。 (6) 强调他在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7) 提问学生对作曲家有什么想了解的问题。 (8) 鼓励学生课后去收集更多关于勃拉姆斯的信息。 感受歌曲情绪和画面 (1) 播放《摇篮曲》,说:“下面我们来聆听这首歌曲,感受作品的情绪是怎样的?” (2) 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聆听,想象音乐中出现的画面。 (3) 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感受到的情绪,如温柔、安静等。 (4) 请学生描述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如妈妈哄宝宝睡觉等。 (5) 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确认。 (6) 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词语形容歌曲的情绪和画面。 (7) 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蕴含的母爱。 (8) 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