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跳绳》教案 学科 音乐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唱游音乐·人音版》 授课类型 欣赏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钢琴曲《跳绳》是丁善德1953年所作钢琴组曲《儿童组曲》中的一首。《儿童组曲》由五组描绘儿童生活的画面构成,教科书中选用了《跳绳》这段音乐。其音调清亮、爽朗、明澈、跳跃,符合少年儿童心理特点,是我国早期钢琴音乐佳作。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但有意注意时间短。自我管控和理解能力较差,需教师及时管控纪律、耐心引导。教学应采用游戏形式,调动其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创造,理解抽象音乐内容。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通过欣赏钢琴曲《跳绳》,体验钢琴的音色。 2. 感受儿童跳绳时纯洁快乐的音乐形象和愉快的心情。 艺术表现 1. 能准确听辨钢琴的音色,并随着音乐速度的变化,用动作模拟跳绳。 2. 能用天真活泼的声音愉快地演唱歌曲《小雨沙沙》,并能用多种表现方式表现歌曲。 创意实践 1. 结合音乐动态图图谱,随着音乐表现花样跳绳。 2. 用三角铁和沙槌为歌曲《小雨沙沙》伴奏、加入人声伴奏等。 文化理解 1. 通过欣赏钢琴曲《跳绳》,体会跳绳运动的快乐。 2. 通过欣赏钢琴曲《小雨沙沙》,感受春天景物的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体验钢琴曲《跳绳》中钢琴的音色。 2. 感受《跳绳》所塑造的儿童纯洁快乐形象和愉快心情。 3. 能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小雨沙沙》。 难点 1. 准确听辨钢琴音色并随音乐速度变化模拟跳绳。 2. 结合图谱表现花样跳绳。 3. 用三角铁和沙槌为歌曲《小雨沙沙》准确伴奏。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课件、打击乐器(三角铁、沙槌)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组织课堂 (1) 教师提前到达教室,整理教学用具,调试课件和打击乐器,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以热情、亲切的态度迎接学生进入教室,用温和的语气与学生打招呼,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 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引导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走进教室,有序地找到自己的座位。当学生就座后,教师通过眼神与每个学生进行交流,给予他们关注和鼓励。 (3) 教师站在教室前方,面带微笑,用清晰、洪亮的声音说:“同学们好!欢迎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同时,向学生鞠躬行礼,表达对学生的尊重。 (4)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演唱师生问好歌,教师先示范演唱,然后带领学生一句一句地学唱,注意发音和节奏的准确性。在演唱过程中,教师用肢体语言引导学生的节奏和情绪。 (5) 教师观察学生的演唱情况,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表扬和肯定,用具体的语言描述他们的优点,如“某某同学的声音很响亮,节奏也很准确,非常棒!”对于演唱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6) 当学生演唱结束后,教师再次向学生表示感谢,说:“谢谢同学们的精彩演唱,让我们以愉快的心情开始今天的音乐之旅。” (7)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一些相关的问题,如“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首歌曲?歌曲的节奏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 (8)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学生的正确回答,对于回答不准确的地方进行纠正和补充,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1. 随着音乐有序进入教室,找到座位。 2. 与教师一起演唱师生问好歌。 3. 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上节课相关问题。 4. 认真听取教师的总结和点评。 评价任务 演唱准确: 态度积极: 回答正确: 设计意图 通过欢快的音乐和热情的问好,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回顾上节课内容,为新知识学习做好衔接,同时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谈话导入 引导交流 (1) 教师面带微笑,亲切地对学生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