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速读课文、整体理解、揣摩思路 方法提示: 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迅速抓住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以及承上启下的段落或各段的关键句子。 请按照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结构给全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意思。 自主学习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得出结论 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 (2--12) (13) 提出问题 首先,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端。 然后,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1) 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自主学习 (阅读第1、13自然段) 1、本文的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2、丁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1、中心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第一段提出话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2、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 二,探索应该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不能消极的袖手旁观。 合作学习 (阅读第2~12自然段) 1、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2、“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 3、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 4、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2、“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 丁教授引用"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过实验得到知识。 3、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 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4、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1、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合作学习 1、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哪里? 2、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3、第9段讲的是什么道理? 4、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5、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 1、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哪里? 只有通过实地实验才能得到新的知识。 2、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举研究竹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 实验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 4、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 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不会做研究。 5、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 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属于举例论证。 3、第9段讲的是什么道理? 1、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作简单分析。 【1】王阳明的事例; 【2】种竹子的实验; 探究学习 【3】作者本人的经历; 符合实际。有些同学之所以高分低能,是由于在传统教育的背景下,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因此考试得高分,要搞研究或者需要动手时,就不知所措了。我们要转变观念,对格物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实验精神真正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课文说:“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讨论一下,这是不是符合实际?如果是,应该怎样改进 3、这篇文章论述的问题有什么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点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缺点是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当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