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我们小点儿声》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公共道德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插图、故事等形式,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在教学过程中,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学会在公共场所控制自己的音量,做到小点儿声,从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静音标识有一定的初步认知,但缺乏对标识意义的深入理解。他们往往能在有标识的地方保持安静,但在没有标识的地方容易忽视安静的重要性。因此,教学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在各种场合保持安静,培养公共意识。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静音标识的意义,知道哪些地方需要保持安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和设计活动,增强对安静环境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意识,学会在各种场合保持安静,营造良好的公共环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常见静音标识的意义,知道哪些地方需要保持安静。 教学难点:在没有标识的地方也能自觉保持安静,培养公共意识。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3分钟) 1.播放B站上关于静音标识的视频, 2.提问:“视频中的静音标识是什么样子的?你在哪里见过?” 3.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这里也要小点声》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主题。 (二)这里也要小点声(10分钟) 1.展示静音标识:展示常见的静音标识(如图书馆、医院、电影院等)。 2.提问:这些标志表示什么意思 你在哪里见过它们 3.小组讨论这些标识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需要这些标识。 4.代表分享: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4.引导:教师讲解静音标识的意义,强调在有标识的地方保持安静的重要性。 5.教师总结:刚刚我们认识了静音标识,知道了这些标识的意义,它们提醒我们在一些地方需要保持安静。安静的环境不仅能让别人感到舒适,也能让我们自己更好地学习和休息。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主动保持安静,做一个文明的小朋友。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美好!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情境和实例,帮助学生了解静音标识的意义,学会在有标识的地方保持安静。 (三)还有哪些地方(10分钟) 1.展示情境图片:判断以下场景中的这些行为对不对,为什么? 2.学生回答,教师解析 3.小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虽然没有这样的标识,也需要我们小点声。你们能想一想,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我们保持安静呢? 4.代表分享: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5.教师总结:小朋友们说得真好!无论是学校还是校外,很多地方虽然没有标识,但我们也需要小声说话、轻手轻脚。这样不仅能尊重别人,还能让自己和周围的人都感到更舒适。记住,安静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美德哦! 设计意图: (四) 设计声音提示标志(10分钟) 1.我们一起来设计一些声音提示标志,提醒大家!如果这里有一个标志提醒大家小声说话,你觉得会是什么样子? 2.分组设计:请学生分组设计声音提示标志,要求简单明了,易于理解。 3.展示分享:每组展示自己设计的标志,并解释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安静环境的要求。 4.听见赏析 (五)课堂总结(4分钟) 1.回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了静音标识的意义,也明白了即使没有标识,很多地方也需要我们保持安静。安静的环境能让大家更舒适,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希望你们在生活中都能主动保持安静,做一个文明的小朋友!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