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最 后 一 次 讲 演 学习目标 1.品味文中的关键词句的内涵和表达作用,体会演讲语言爱憎分明的特点。 2.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体会其革命豪情。 晓得(de) 卑劣(bēi liè)无耻(chǐ)蛮横(mán hènɡ) 捶(chuí)击 屠(tú)杀 悲愤(fèn) 诬蔑(wū miè) 恐怖(bù) 毒(dú)手 毁(huǐ)灭 卑鄙(bēi bǐ) 赋予(fù yǔ)光明正大 挑拨离间(tiǎo bō lí jiān ) 1. 读读写写 de bēi liè chǐ mán hènɡ chuí tú fèn wū miè bù dú huǐ bēi bǐ fù yǔ tiǎo bō lí jiān 2.多音字 横 蛮横(hènɡ) 横(hénɡ)竖 间 离间(jiàn) 时间(jiān) hènɡ hénɡ jiàn jiān 3.重点词语的含义 卑劣:卑鄙恶劣。 卑鄙:指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光明正大:原指明白不偏邪。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 挑拨离间:搬弄是非,引起纠纷。 卑鄙恶劣 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原指明白不偏邪。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 搬弄是非,引起纠纷 4. 作家作品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红烛》《死水》《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 5. 时代背景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当局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动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 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 闻一多是第二个暗杀对象,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这篇义正词严的讲演。 当天下午,他就被暗杀。课文是这次讲演的记录整理稿。所以称为“最后一次的讲演”。 6.文化常识 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 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的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讲演词的结构灵活多样,不管采用什么形式,但大体都有三部分内容:开头提出问题,或亮出讲话要点,以引起听众的兴趣和关注;重点是中间部分对演讲主旨的阐述;结尾回应开头,结束全文,或提出希望和祝愿,使听众受到激励和鼓舞。 7. 内容速览 《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在1946年7月的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讲演,在讲演中闻一多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当天下午闻一多就遭到了国民党特务人员的暗杀。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演讲!是一篇激励人心的战斗檄文!是一个唤起人民觉醒的施号令,同时也是爱国民主人士的战斗宣言!充分表达出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爱憎分明的爱国主义感情。 一、 激情导入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相信许多同学都听过这首感人泪下的《七子之歌》吧?这是著名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为我们当时受尽苦难的祖国所作的悲愤之声。面对列强,他高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而面对反动派,他也同样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用满腔热忱、用鲜血和生命继续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的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二、整体感知 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