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2074

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 教学设计 (3)

日期:2025-10-1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202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课,上古,亚非,文明,教学设计
  • cover
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古埃及胡夫金字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及四个种姓等级;了解金字塔建筑的科学性,《汉谟拉比法典》的进步性和种姓制度的落后性;理解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印度河和恒河等大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及其对亚非文明的影响。 二、能力和方法 通过对金字塔的建造及其表现出的种种“神奇”的了解,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理解文明的能力;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进步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历史文献和社会制度的分析、归纳能力,通过对印度种姓制度落后性的剖析,并将其与学生生活联系,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文明都产生于亚洲大河流域这一共性特征的比较,帮助学生学习比较分析 2学情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金字塔精妙的建筑技术和建造科学性的了解,培养学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科学史观;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法典阶级实质的分析,认识国家法律的阶级性;通过学习上古亚洲文明的历史,认识亚洲和非洲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理解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古国为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对学生进行世界人民共同创造世界历史观点的教育。 3重点难点 一、重点: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实质。 二、难点: 《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种姓制度的落后性。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神奇的金字塔 出示:3张金字塔图片。 师:刚才大家看到的是什么图片?(学生回答) (一)神奇的金字塔 1.尼罗河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这些金字塔在 上古奴隶制时期就已经修建,至今已有四 千年多的历史,是世界七大奇迹中唯一幸存的,对于今天的我们仍充满着神奇的色彩。兴建金字塔的地方已成为今天的旅游 胜地。那么金字塔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哪儿呢?(学生回答) 出示:课本第9页《古代埃及》地图。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和认识尼罗河的重要性。) 师:尼罗河流经埃及全境,孕育了古埃及的灿烂文明。吉萨就位于尼罗河的上游,吉萨可谓一块风水宝地呀,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回答) 2.法老的陵墓———金字塔 师:古埃及的国王称为法老,很多法 老都喜欢选这一带建造自己的陵墓,金字 塔就是他们的陵墓。大家看课文,在吉萨 一带发现了多少座金字塔?(学生回答)说这里是块风水宝地不错吧。那么最大的一 座叫什么金字塔?(学生回答)请问金字塔这一美丽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回答) 3.金字塔的建造之迷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金字塔不但名字好听,而且其建造及内部结构有着许许多多的不解之迷,非常神奇。现在我们就从一座最大的金字———胡夫金字塔开始 探索金字塔之迷。 出示:胡夫金字塔外观图和剖面图 师:请一位同学根据课本第9页和第10页上的内容给大家介绍这座金字塔。(学生介绍) 师:(称赞学生的回答)听完介绍后你对金字塔有什么认识?(学生发言)还有其他同学通过其他途径和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金字塔的信息吗?(学生回答,教师检查学 生查找资料的情况。) 出示以下两则材料及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一群科学家到埃及游览金字塔时,他们在塔高1/3的地方发现了一桶垃圾,桶内有一些死猫,死狗之类的小动物尸体,还有些水果。使他们感到惊奇的是:尽管桶内的温度相当高,但这些尸体不仅没有腐烂变质,反而脱水,变成了“木乃伊”。后经科学家们的深入研究,发现原来金字塔的结构竟是一种较好的微波谐振腔体。微波能量加热就杀死了细菌,并使尸体脱水而成为“木乃伊”。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金字塔能”效应。令人不解的是,五六千年前的埃及人怎么会知道微波的妙用呢? (材料二) 金字塔高146.59×1010=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金字塔本身重量×1015=地球的重量。 金字塔底面积÷塔高的两倍=圆周率 金字塔底周长×43200=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