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21573

3.1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教案 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日期:2025-10-12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7882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思维,政治,必修,选择性,统编,学年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1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及解读 (一)课程标准 “描述常见的思维活动,体会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了解思维的基本形态和特征;懂得把握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区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掌握科学思维的特点,体悟学会科学思维的意义。” (二)课程标准解读 1.思维的基本概念:要求学生清晰认识思维是人特有的属性,了解思维存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等基本形态,以及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等特征。这为后续理解科学思维奠定基础,只有明确了思维的一般性特点,才能更好地把握科学思维的特殊性。例如,通过对生活中各种思维现象的分析,让学生直观感受思维的这些特性,像通过对天气预报的理解感受思维的间接性,通过对水果概念的归纳理解思维的概括性等。 2.正确思维的条件:强调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正确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这是判断思维是否科学的重要依据,科学思维必然建立在正确思维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通过具体案例,如数学证明题、科学实验报告等,让学生明白在不同领域中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如何体现的,以及它们对于得出正确结论的重要性。 3.科学思维的特点与意义:学生需要掌握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结果具有预见性、结果具有可检验性等特点。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学生在面对各种信息和问题时,能够运用科学思维进行分析和判断。同时,体悟学会科学思维对个人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如在科技创新、问题解决等方面科学思维所发挥的关键作用。教师可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科学发现、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等,引导学生感受科学思维的价值。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本框题是《逻辑与思维》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 的第一框,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承接第一单元关于思维的基本内容,进一步深入探讨科学思维这一重要的思维方式。同时,为后续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以及运用科学思维进行创新等内容奠定基础,是构建科学思维知识体系的关键环节。 教材内容:教材首先通过具体案例引出科学思维的话题,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思维的含义。从思维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角度,阐述了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即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进而明确科学思维是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且能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接着,通过祖冲之推算圆周率、《论持久战》等多个经典案例,深入剖析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结果具有预见性、结果具有可检验性这三个基本特征。教材内容编排由浅入深,案例丰富,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思维经验,对常见的思维活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也接触过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案例,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基础。但对于思维的本质、科学思维的严格定义和特征等,尚未形成系统、深入的理性认识。例如,学生可能知道一些科学结论,但对于科学家得出这些结论所运用的科学思维过程并不清楚。 2.认知能力:高中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开始对一些复杂的理论和概念产生兴趣,并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归纳能力。然而,在面对较为抽象和复杂的科学思维概念时,可能仍存在理解困难。比如,对于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这一特征,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如何通过对现有信息的分析来准确推断未来的发展趋势。 3.学习特点: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贴近生活实际的案例和热点问题关注度较高。在学习过程中,更倾向于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获取知识。但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缺乏深入思考和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讨论问题时,可能只能看到问题的表面现象,而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