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8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向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本课课程标准:初步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作用。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综合素质目标: 1.记住经济全球化趋向出现的时间,列举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初步认识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 2.列举社会生活实例,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势; 3.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向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出卷网认识经济全球化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繁荣和危机共生,使学生学会全面、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树立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 4.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对外开放的 出卷网必要性,正确理解独立自主发展与对外开放合作的关系,树立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信念与责任感。 2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于历史事物的理解、分析、概括及 出卷网比较能力都有所提高,已具备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我班学生已经形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在课堂上学习积极性较高。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崩溃”这一主题,所以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比较熟悉,接受较快,容易进入新的学习。 3重点难点 在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指引下,结合学生实际,参考教参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向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这一观点。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经济全球化的趋向》 【导入新课】 展示两幅图片(一是上世纪八 出卷网九十年代我国大城市上下班时间人们使用自行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图片;二是现在节假日经常看到汽车车流量大造成交通拥堵场面): 这两幅图片说明人们日常所使用的主要交通 出卷网工具发生了变化,这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迅速。我国汽车行业飞速发展是在中国加入WTO后。我国加入WTO经过了15年艰辛的谈判才得以成功。“WTO是什么组织?为什么这么困难,“由黑发人谈成了白发人”我们都还要坚持“入世”呢?学习了今天这节课,相信同学们就会有了答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向。 设计意图:图片引入,意在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动2【讲授】《经济全球化的趋向》 (一)解释“经济全球化概念”。 出示(汽车生产资源配置)图片:解释 出卷网:生产一辆汽车,由不同的国家生产的零部件组合而成,像这种生产、销售的国际化,经济活动已经冲破了国与国之间界限,各国经济联系密切,越来越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这就是“经济全球化”。 请同学们找到课本相应句子,勾画起来 出卷网并朗读。设计意图:本课学习内容是“经济全球化”,所以应该先让学生知道并理解其概念,为本课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经济全球化”概念比较抽象,所以我以汽车生产业为例解释“经济全球化”概念,便于学生理解,让学生勾画课本相应句子并朗读,知识点回归课本。(二)明确学习目标 1.记住经济全球化趋向出现的时间,列举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2.初步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向和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 3.正确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向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4.认识经济全球化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机 出卷网遇与挑战并存,认识我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自我检查学习效果。(三)构建本课知识结构:(请一位同学上台展示其预习时构建的知识结构)设计意图: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要点,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学会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提高学习效率。(四)出示之前布置学生预习的思考题,请他们同桌之间相互核对: 1.说说经济全球化趋势主要表现在哪里? 2.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试从经济全球化对全球、 出卷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