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认识信息》教学设计 课题 认识信息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三年级 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认识到信息获取、传递、存储方式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能主动关注不同时代信息工具的特点及价值。计算思维:理解现代信息工具(如计算机、网络)的底层逻辑,学会用逻辑化方式分析信息传递流程。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对比古今工具后,能熟练使用现代信息工具,如云存储等获取和处理信息。信息社会责任:认识到信息传播的真实性重要性,理解合理使用信息工具和保护云存储隐私的责任。 教学重点 认识信息和信息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掌握信息获取、传递、存储、加工方式及其发展变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第4课 认识信息1、单元引入我们在出生时,就用一声啼哭给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发布了第一条信息:“我”来了!婴儿时,我们还不会说话,但我们以哭声告诉爸爸妈妈自己肚子饿了、尿布湿了、身体不舒服;以笑容和笑声表达自己的开心;以扭动的身体表示衣服太紧……通过这些信息让爸爸妈妈了解我们的“想法”。当我们学会说话,学会用手指指点点,信息的表达和沟通就更加方便。随着我们的成长,除了说话、手势、表情,我们学会了更多与他人沟通的方式,比如写字、画画、使用计算机……我们在获取信息、表达信息、传递信息方面的能力不断增强。世界上所有事物中都含有信息。获取、传递、存储、加工、表示和应用这些信息的技术就是“信息技术”。在本单元里,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知识吧!2、观看视频。3、学习目标知道信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加工方式及其发展变化。4、学习任务通过看图、讨论、交流,感受无处不在的信息;了解人类获取、传递、存储、加工信息方式的古今变化。5、新知引入清晨,清脆的闹铃声把我们从梦中叫醒,手机推送来阴晴冷暖的气候信息,让我们及时增减衣物;上学路上,实时的交通信息让我们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课堂上,听老师讲课获得知识的信息;走在校园中,大屏幕上滚动着校内的各种信息、广播里播放着重要通知……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无处不在。信息的获取和加工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单元导入。课程新知导入。 引导学习明确本单元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本课研究内容,观看视频调动积极性。 讲授新课 新知讲解:一、信息的获取人们可以通过眼、耳、鼻、舌、四肢等感官直接获取信息,如图2-2所示;还可以利用各种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如图2-3所示。例如:利用传感器可以获得光感、热感信息。说一说还有什么获取信息的方法 网络渠道:搜索引擎(百度、谷歌)、新闻 APP(今日头条、澎湃新闻)、社交媒体(微博话题、微信公众号)。文献资料:图书馆书籍、学术数据库(知网、万方)、政府或机构官网(如统计局发布的公开数据)。二、信息的传递烽火狼烟是古时候人们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有效手段。当边境出现敌方入侵时,遥遥相望的烽火台就会一个接一个地燃起烽火或是狼烟,以接力的方式迅速把报警信息传递到京都,可惜无法传递敌方人数、首领姓名等更多的信息。从古至今,人们传递信息的手段是不断变化的。1.古人的信息传递古人传递信息的几种方式,如图2-4所示。说一说交流古人传递信息的传说。如:鱼传尺素、黄耳传书、风筝通信等。“鱼传尺素” 讲古人将信藏于鱼腹传情;“黄耳传书” 说晋代陆机让爱犬黄耳从洛阳带信回苏州;风筝通信传楚汉相争时,韩信放风筝送求救信。这些传说藏着古人对远距离传信的智慧与期盼。民国时期用什么传递信息?电报是 19 世纪发明的用电信号传递文字信息的通信工具,通过莫尔斯电码(点、划组合代表字符)将文字转化为电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