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课 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记住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基本史实。 2、认识经济危机爆发的地点,特点和影响。 3、知道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 4、能够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能够认识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通过罗斯福新政的学习,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的勇气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以及罗斯福新政有比较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上的一次重大危机,也是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危机。这场危机的出现,许多国家对待它的态度各有不同。本课主要介绍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进行改革来对抗“经济大危机”的国家,介绍了美国进行的“新政”,以及这个政策的结果。对于经济,学生不怎么了解,也不太关心,对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就更不了解,对于经济危机可能更不了解。我创设情境,逐层导入,使学生提高认识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学习能力和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的课件和教学资源,结合实际进行改进和创新,让学生更直观更清楚的体会到经济危机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济危机的影响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 4教学过程 一、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 2、学生自主学习 3、合作探究学习 4、拓展延伸 5、系统总结 6、巩固训练 二、教师活动 1、展示亚洲经融风暴带来的危害。 2、展现资本主义1924-1929年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 3、展示经济危机爆发表现和影响。 4、归纳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其危害 5、总结新政的的内容和作用。 6、系统总结,解决学生儗难问题。 三、预设学生行为 1、激发学生积极讨论的兴趣。 2、问题提出,让学生合作完成,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合作意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了成就感和责任心。 3、会出现一些争议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 4、解决探究性问题会有一定困难。 四、设计意图 1、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合作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加强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3、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历史,在轻松中提高能力。 4.1.2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同学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大发战争横财,由战前的债务国变为了债权国,一战后通过华盛顿会议使它的海军力量同英国的海军力量并驾齐驱,在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又成功地抑制了日本势力的膨胀。可以说一战后,美国成了当时世界经济中心,经济曾一度出现繁荣景象。1929年,胡佛总统在他的就职演讲中称:“我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它光辉灿烂充满希望。”“我们的生活已经达到世界历史上的新高度,没有一个国家比美国更有保障了”可是,短短八个月后,美国却流传着一则悲凉的幽默话:“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下去。”这一戏剧性的变化究竟是因为什么呢?当时的美国能走出低谷吗? (出示课题:第2课 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学习新课: (教师引导过渡)什么是经济危机?请同学们根据政治经济学并结合教材,思考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和特点。你认为能否避免或根除呢?(课件显示第一目标题) 一、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㈠何谓经济危机? 什么是经济危机呢?还是让我们先来看几段资料吧。(出示资料,指导学生边看边思考) 资料一:这是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