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23922

4.1概念的概述 教案-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日期:2025-11-18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10593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逻辑,必修,选择性,政治,概念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1概念的概述 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及解读 (一)课程标准 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了解概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二)课程标准解读 1.概念的本质揭示:要求学生明确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这意味着学生要理解如何从事物众多属性中提炼出决定其本质的部分,进而形成准确的概念认知。例如,在学习“商品”概念时,要能从琳琅满目的物品中,抓住“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这一本质属性来界定商品。 2.概念含义的把握:学生需掌握概念的含义,即概念所表达的内容。这涉及到对概念所指对象的清晰认知,像“行星”这一概念,要明确其涵盖的是满足特定天文学定义的天体对象。 3.概念基本特征的理解:了解概念的基本特征,即内涵和外延。内涵规定了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外延则明确了概念所适用的范围,即“有哪些”的问题。以 “水果”概念为例,内涵是多汁且主要味觉为甜味和酸味,可食用的植物果实;外延则包括苹果、香蕉、橙子等各种具体水果。通过学习,学生要能准确把握不同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理解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承接第一单元,着重阐述抽象思维的三种形式(概念、判断、推理)以及科学思维的第二个基本条件(形式正确)。概念作为逻辑思维的细胞,是后续学习判断和推理的基础。第四课围绕 “概念”主题,深入探究概念的逻辑特征,以及从内涵和外延方向明确概念的方法。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含义、属性及表达,掌握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为正确进行逻辑思维奠定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方面: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接触并使用了大量概念,但对于概念的形成机制、本质属性以及如何准确把握概念,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解。例如,学生知道 “动物” 这个概念,但对于如何界定动物与其他生物类别的本质区别,可能并不清晰。 2.思维能力方面:高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发展,但在对复杂概念的理解和分析上,仍存在一定困难。尤其是在区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以及判断概念之间的关系时,容易出现混淆和错误。如对于 “矛盾关系” 和 “反对关系” 这两种概念间的不相容关系,学生可能难以准确辨析。 3.学习兴趣方面:概念相关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学习时可能会觉得枯燥。但如果结合生动实例和有趣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也会对深入理解概念产生浓厚兴趣。比如通过分析生活中因概念混淆引发的笑话或实际问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核心素养目标 (一)科学精神 1.理解概念的含义与特征,通过对具体概念的剖析,如结合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 等新兴概念,深入探究其内涵和外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搜集经典概念,像 “哲学”“数学函数” 等,分析其在不同学科和领域中的内涵与外延变化,培养辩证思维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概念的本质和应用。 3.面对复杂的概念和信息,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准确把握概念的核心要点,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发扬科学精神。 (二)公共参与 1.在小组讨论和课堂交流中,遵循规则,积极参与对概念的探讨。例如,在讨论 “文明城市” 概念时,依据相关标准和实际案例,与同学进行理性交流,正确表达自己对概念的理解和看法。 2.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概念进行表达和交流,避免因概念不清导致的沟通障碍。比如在参与社区事务讨论时,准确使用相关政策概念,清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参与概念的定义和划分活动,通过对 “社区垃圾分类志愿者职责” 等概念的定义,以及对不同类型志愿者服务范围的划分,提高自身的公共参与能力,为解决实际问题贡献力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