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知识点 1 认识土壤 1.定义: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分层:发育成熟的土壤,从地面向下,一般可以分为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成土母质 层。土壤剖面一方面反映了土壤的发育程度,如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 程度高。另一方面,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环境因素对土壤形 成过程的影响。 知识 清单破 成熟土壤剖面示意图 3.组成: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物质组成。土壤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是 岩石圈、生物圈、水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知识点 2 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土壤是在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人类活动对 土壤的形成也有重要作用。 因素 地位 对土壤的作用 成土母质 物质基础 为土壤形成提供最基本的矿物质和无机养分;影响土壤性状 气候 动力因素 为土壤的形成提供水分和热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矿物质风化、物质迁移,以及植物、动物、微生物的活动 生物 决定性因素 为土壤提供有机物,改变了土壤的结构,形成肥力。在生物因素中,植物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因素 地位 对土壤的作用 地形 影响土壤发育 高度、坡度、坡向等地形因素影响着光照、热量和水分 等条件,同时还影响物质的转换,进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时间 决定土壤的发育进程 随着时间推移,土壤从无到有,从薄到厚,层次由少到多,逐步发育成熟 人类活动 不可忽视的影响 改变土壤的结构与性状 续表 疑难 不同地理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土壤的形成 情境探究 电影《火星救援》中,主人公在执行任务时被误认为无法生还而被遗留在火星,成了太 空鲁滨逊。幸运的是,他懂得土壤对植物的意义,火星土壤成了他在火星生存下来的救星。 问题 土壤与地理环境各要素有怎样的关系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也是 连接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土壤是气候、生物、成土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 作用的产物,所有的成土因素始终同时存在,同等重要,互不可替代地参与了土壤形成过程。 疑难 情境破 提示 讲解分析 1.气候与土壤的关系 (1)低纬度地区:气候炎热,岩石风化速度快,微生物活动旺盛,土壤形成比较快;但是多雨地区, 淋溶作用和流水侵蚀作用强,土壤肥力低;干旱地区,生物量少,土壤有机质积累少。 (2)中纬度地区:过去森林面积大,生物对土壤的改造作用明显;枯枝落叶多,土壤有机质丰富; 高温季节短,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少,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 (3)高纬度地区:冷干环境,岩石风化速度慢,生物活动不活跃,土壤形成比较慢 ;但是冷湿环境 生物密度高于冷干环境,由于微生物分解慢,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 2.地形与土壤的关系 (1)山谷:河流发育,下渗多,土层厚,有机质较丰富,土壤肥沃。 (2)山脊:坡度较大,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土层薄。 (3)迎风坡:降水多,下渗多,土层厚,土质黏重,含水量大。 (4)高山:冻土广布,地下水位高,生长期短,光照强,气温低,形成冰沼土。 (5)山前冲积扇:矿物养分含量高,沉积物多,土层厚,土壤肥沃。 3.生物与土壤的关系 (1)草原:草类植物生命周期短,为土壤提供了大量腐殖质。 (2)森林:生命周期长,大量的有机质储存在活的植物组织内,枯枝落叶归还给土壤的有机质较 少。 (3)荒漠:植被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所以,就有机质含量而言,草原土>森林土>荒漠土。 4.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关系 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对土壤质地和化学元素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5.时间与土壤的关系:一般来说,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6.人类活动与土壤的关系: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