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27377

第四单元单元复习提升(含答案解析)

日期:2025-09-21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3次 大小:923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单元,第四,复习,提升,答案,解析
  • cover
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 单元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易错点1 明确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冰湖溃决灾害是影响我国某区域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下图示意某冰湖环境,该冰湖由冰碛物(冰碛物为冰川搬运、堆积的石块和碎屑物)阻塞形成。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冰湖溃决形成的灾害链表现为(  ) A.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堵断主河形成堰塞湖→溃坝洪水 B.冰湖溃决→泥石流→洪水→堵断主河形成堰塞湖→溃坝洪水 C.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溃坝洪水→堵断主河形成堰塞湖 D.冰湖溃决→堵断主河形成堰塞湖→溃坝洪水→泥石流→洪水 2.我国的冰湖溃决灾害主要发生的时间和空间是 (  ) A.春季 松花江流域 B.夏季 雅鲁藏布江流域 C.夏秋季节 长江中下游地区 D.冬春季节 黄河河套地区 易错点2 理解自然灾害的分布、影响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 3.读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夏季降水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结合图示,分析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曾发生过哪些自然灾害。(4分) (2)对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山地丘陵地区,上述灾害会带来哪些次生灾害 (6分) 易错点3 分清各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某地理小组在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古乡沟进行研学时发现,该区域上游有6条冰川,沟谷内有较厚的松散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古乡沟流域地势起伏极大,海拔最高处与海拔最低处高差在2 700米以上。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该流域夏秋季节最易发生(  ) A.滑坡  B.泥石流  C.地震  D.干旱 5.在此类灾害的防灾减灾中,可以(  ) A.利用RS模拟灾害的过程 B.利用GNSS获取灾区卫星影像 C.运用GIS进行灾害的损失评估 D.通过RS精确定位受灾人员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易混易错练 1.A 2.B 4.B 5.C 1.A 由于湖泊水量增大,冰湖溃决形成洪水;冰水堆积物、崩滑物源和沟道物源在洪水的作用下形成泥石流,这些物质在河道四周形成大量堆积扇,压迫甚至堵断主河形成堰塞湖;随着堰塞湖的水量增大,堰塞体溃决形成溃坝洪水。 2.B 最易形成溃决灾害的冰湖为终碛湖、冰川湖、冰坝湖。终碛湖多形成于小冰期各冰退阶段,山坡和沟谷里的冰川携带砾石,循着山谷缓慢下移,强烈地挫磨刨蚀着冰床,形成了多种冰蚀地貌。气候转暖后,冰川逐渐退缩,就形成了终碛湖。而冰川湖是在冰川作用所产生的凹地中,积水而成的湖泊。冰坝湖是由于冰川消融后,造成滑坡堵塞沟口,形成堵塞坝,进而积水形成的湖泊。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流域海拔较高,有大量的冰湖,当地夏季冰雪融水增多,再加上降水量增大,湖泊水量增大,易导致冰湖溃决灾害产生,故选B。 易错分析 本题组易错点之一为灾害的关联性分析中原生灾害和衍生的次生灾害发生先后顺序颠倒,因果关系错误。洪水是泥石流形成的动力,洪水携带冰碛物顺沟谷汇集、流动形成泥石流,泥石流堵塞河道才形成堰塞湖。本题组的另一个易错点为对冰湖的分布分析不到位,没有重视材料中“冰川”这一水体概念,目前地球上的冰川只有两极地区和高海拔地区才有,第2题中四个选项均位于我国,所以只能选择夏季的雅鲁藏布江流域。 3.答案 (1)春季降水大幅减少,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旱灾。夏季降水大幅增加,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洪涝灾害。 (2)春季干旱易引发火灾;夏季暴雨易引发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降低;夏季暴雨易导致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2011年春季降水量远比1970—2000年春季降水量平均值小,故易出现旱灾;2011年夏季降水量远比1970—2000年夏季降水量平均值大,故易出现洪涝灾害。第(2)题,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山地丘陵地区,植被茂盛,在旱灾严重期间易因天气干燥引发火灾;山地丘陵地区坡度大,在暴雨冲刷下易引发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降低;在植被覆盖率低、松散碎屑物质多的山地丘陵地区,暴雨易诱发泥石流;在地质结构不稳定的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