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27438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增分测评卷(含答案解析)

日期:2025-11-21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9次 大小:8140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三,解析,答案,评卷,单元,土壤
  • cover
(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 姓名 班级 考号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锥峰、塔峰为常见的喀斯特丘陵形态,如图所示。研究发现,该地喀斯特锥峰会逐渐变陡,有的演变为塔峰,塔峰山麓坡积物多为重力崩塌形成。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塔峰最可能对应喀斯特地貌类型中的(  ) A.溶沟 B.洼地 C.峰丛 D.孤峰 2.与先形成的锥峰相比,塔峰(  ) A.淀积作用更加显著 B.溶蚀程度较高 C.坡积物的颗粒较细 D.土层残留较厚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植被与土壤类型多样。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甲、乙、丙、丁四地典型植被类型对应正确的为(  ) A.甲—温带草原 B.乙—针叶林 C.丙—常绿阔叶林 D.丁—落叶阔叶林 4.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典型土壤,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黑色土壤,土壤肥力高 B.乙为黄绵土,土壤透气性差 C.丙为红壤,有机质含量极高 D.丁为水稻土,适宜种植谷物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结合古诗,读某河段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 “数家新住处”位于乙地 C.河岸线的变迁与地转偏向力无关 D.该类河段一般发育在河流的上游 6.沿甲乙一线作河流剖面图,最有可能是下图中的(  )   土壤微生物量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土壤微动物体内所含的生物总量。它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导因素,对了解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如图示意岷江上游河谷各类植被在1~10厘米土层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量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图中土壤微生物量的分布特点是(  ) A.春夏季大,秋冬季小 B.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C.夏秋季大,冬春季小 D.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8.与春季相比,秋季土壤微生物量大的主要原因是秋季(  ) A.有大量凋落物进入土壤 B.高温多雨,微生物繁殖快 C.气温回升,生物生长旺盛 D.土壤温度和湿度高   丹霞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砂砾岩层(沉积岩)巨厚,垂直节理发育。丹霞地貌因在我国广东省北部仁化县丹霞山有典型发育而得名,下图为该地丹霞山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读下面“丹霞地貌形成示意图”,判断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10.读丹霞山景观图,推测此时该地景观所处阶段与丹霞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中时期对应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能较客观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状况。沙坝是由波浪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沙坝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与外海相连。下图为全新世(11 700年前至今)形成的美国东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模式图,图中a、b为三角洲。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1.图中a、b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 B.河流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 C.风力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 D.河流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 12.全新世该地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过程中,海平面相对于陆地(  ) A.呈上升趋势 B.基本稳定 C.呈下降趋势 D.反复升降 13.若此后海平面显著下降,则图中(  ) A.沙坝向陆地方向推移 B.潟湖的盐度逐渐降低 C.沙坝向海洋方向推移 D.潟湖受侵蚀水深增大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4.ab段河流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