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雎》学历案 【课时安排】 “八下”《语文》第12课,一课时。 【课标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4.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性。 【教材依据】 自然美景,幸福生活,人所向往;奇绝艺人,精湛技艺,令人赞叹。这个单元所选古诗文,有的记事,有的记游,有的状物,有的抒情。阅读这些诗文,不仅能够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还可以感受他们的智慧,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学习这个单元,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通过反复诵读,领会诗文的丰富内涵,品味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学习目标】 一、诵读本诗,把握好语气语调,读出韵律和节奏。 二、概括淑女和君子的形象,体会诗中歌咏的美好情感。 三、理解《诗经》比兴的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的表现形式。 【评价任务】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疏通诗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中歌咏的美好情感。 2.结合“淑女”和“君子”的人物形象,理解《诗经》比兴的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的表现形式。 【学习过程】 一、妙引明标 1.白居易是这样论诗:“诗。绮美,瑰奇。明月夜,落花时。能助欢笑,亦伤别离。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灿若星河,诗歌的源头就是《诗经》。 2. 预习检测 《诗经》是我国 最早 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 西周 到 春秋 时期的诗歌 305 首,又称《诗》或《 诗三百 》。《诗经》多以 四言 为主,兼有杂言。常用 重章叠句 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诗经》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开我国诗歌 现实 主义传统的先河。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 赋、比、兴。 3.释题 《关雎》是《诗经》开卷的第一首诗,历来为人重视。本诗可以理解为一首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其它篇章亦是如此。 二、朗读感悟 ◆活动一、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指向目标一) 任务1.自读《关雎》,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雎鸠 荇菜 窈窕 寤寐 好逑 芼 任务2.听读《关雎》,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好逑:配偶 寤寐:寤,醒时。寐,睡时。这里指日日夜夜。 流:求取 芼:挑选 乐:使……快乐 任务3.齐读,试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内容。 明确:写一个男子对一位女子的相思和追求。 三、知行研讨 ◆活动二、体会诗中歌咏的美好情感(指向目标二) 任务1.女生齐读。思考:有人说这是一首淑女和君子的赞歌,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先完成以下选择题。 1. 男子喜欢这女子什么? A. 贤淑善良、文静美好 B. 仪态动人、端庄礼貌、容颜美好 提示: 窈窕,心灵美为窈,仪表美为窕。形容女子心灵仪表都美好的样子。 淑,善良美好。 2.相见之后,女子喜不喜欢男子? A.没有感觉,多次拒绝。 B.一见钟情,暗许芳心 提示:“左右芼之”暗指女子面对男子追求,多次犹豫;也暗指男子追求过程不容易。 小结: 淑女:文静美好、勤劳善良、对爱情慎重、情趣高雅...... 任务2.男生齐读。思考:诗中讲述了一位 的君子形象。 君子:有礼有节、尊重对方、懂得克制、坚持不懈、执着追求、志趣高雅 ◆活动三、理解《诗经》比兴的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的表现形式。(指向目标二、三) 任务1.女生齐读。思考:既然写爱情,为何先写“关雎”? 比:比喻,以关关和鸣的雎鸠比喻和谐恩爱的男女。 兴:先说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