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 本 信 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大象版 年级 四年级上册 单元名称 第5单元《人体的消化器官》 单元主题 食物奇幻之旅———探秘人体消化工厂 课时安排 5课时 一、单元主题 “食物奇幻之旅———探秘人体消化工厂” 围绕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揭示消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意识。 二、单元大情景 “健康小卫士探秘之旅” 学生化身“健康小卫士”,接受任务: 1.绘制食物消化地图(对应消化器官结构与功能); 2.破解消化密码(探究消化液的作用); 3.设计健康通行证(制定保护消化器官方案)。 最终举办“消化工厂博览会”展示成果。 三、课程标准分析 依据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核心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5.5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 学习内容 5.5.4 描述人体消化器官的功能及保护方法(3~4年级) 学段目标 (3-4年级) ①识别口腔、胃、小肠等器官; ②解释食物消化与营养吸收过程; ③设计健康饮食方案,树立保护意识。 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一次神奇的旅行》、《口腔“历险记”》、《胃中“奇遇记”》、《蜿蜒的旅行》、《保护消化器官》5课内容。 (一)第1课《一次神奇的旅行》 1.核心内容:通过“胶囊小导游”的拟人化视角,系统介绍食物在人体内的完整消化路径(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2.关键活动: (1)拼摆消化器官模型,标注各器官名称 (2)绘制食物“旅行路线图”,建立消化系统整体认知框架 (二)第2课《口腔“历险记”》 1.核心内容:聚焦口腔的消化功能,探究牙齿切割、舌头搅拌、唾液消化的协同机制。 2.关键活动: (1)咀嚼馒头实验(感受淀粉→麦芽糖的甜味变化) (2)角色扮演模拟实验(擀面杖=牙齿,木铲=舌头,水=唾液) (三)第3课《胃中“奇遇记”》 1.核心内容:揭示胃的蠕动和胃液消化作用,解释食物如何变成食糜。 2.关键活动: (1)阅读“胶囊小导游”胃部日记(酸液浸泡、地震般翻腾) (2)塑料袋揉捏实验(模拟胃蠕动将食物研磨成糊状) (四)第4课《蜿蜒的旅行》 1.核心内容:解析小肠绒毛吸收营养、大肠浓缩残渣的核心功能。 2.关键活动: (1)观察小肠内壁褶皱模型(理解200㎡吸收面积的放大原理) (2)对比新/旧口罩实验(直观感受大肠对水分的回收作用) (五)第5课《保护消化器官》 1.核心内容:归纳健康生活方式(细嚼慢咽、饮食卫生、规律作息),分析不良习惯的危害。 2.关键活动: (1)记录个人饮食习惯表(如“狼吞虎咽→消化不良”) (2)设计《家庭营养误区》科普小报 五课以食物消化流程为主线,形成“结构→功能→应用”的递进式认知链条: 1.宏观认知(《一次神奇的旅行》)→ 2.器官专析(口腔/胃/肠的独立探究)→ 3.健康实践(《保护消化器官》的知行转化) 本单元通过“食物旅程”的故事化探究,将抽象消化过程转化为可操作的实验与健康行动,实现“科学观念→探究实践→责任态度”的核心素养闭环。 五、教学目标 维度 目标内容 科学观念 说出消化器官名称及功能(如胃研磨食物、小肠吸收营养)。 科学思维 通过模拟实验推理消化液的作用(如唾液分解淀粉)。 探究实践 设计对比实验验证牙齿咀嚼效率(整块苹果vs苹果泥)。 态度责任 制定“校园健康饮食倡议书”,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六、学情分析 1.年龄特点:四年级学生具象思维为主,对“消化液”“酶”等抽象概念需借助实验理解。 2.认知基础:已知“食物从口入、残渣从肛门出”,但对具体器官功能模糊。 学习难点:理解小肠绒毛增大表面积的意义;建立“结构-功能”关联思维。 七、活动设置 课时 活动主题 活动目标 达成方式(含多学科融合) 第1课 绘制“消化地图” 标注消化器官路径 美术:绘制消化系统漫画;语文:撰写《食物日记》 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