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30102

大象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遗传和变异》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0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20174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大象,第四,整体,遗传和变异,上册
  • cover
基 本 信 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大象版 年级 六年级上册 单元名称 第4单元《遗传和变异》 单元主题 生命的密码:遗传与变异的探索之旅 课时安排 4课时 一、单元主题 "生命的密码:遗传与变异的探索之旅" 围绕生物特征的传递与变化,引导学生理解遗传与变异是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基础,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与生命观念。 二、单元大情景 "小小遗传侦探团" 学生化身“遗传侦探”,通过四项任务破解生命密码: 1.任务1:家族特征大调查(《我像谁》)———分析人类遗传现象; 2.任务2:动物王国探秘(《动物的遗传和变异》)———验证动物遗传规律; 3.任务3:植物实验室(《植物的遗传和变异》)———探究植物特征传递; 4.任务4:进化档案馆(《追根溯源》)———揭示遗传与环境的互动。 最终成果:制作《生命密码解密手册》,举办“遗传科学博览会”。 三、课程标准分析 依据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核心概念 8.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学习内容 8.1 生物通过繁殖延续生命; 8.5 生物的遗传变异导致多样性 学段目标 (3-4年级) ①描述动植物的遗传变异现象; ②解释遗传与环境的关系; ③设计实验验证特征传递规律。 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我像谁》、《动物的遗传和变异》、《植物的遗传和变异》和《追根溯源》这4课内容。 (一)第1课《我像谁》 1.核心内容:通过观察家族成员特征(如肤色、脸型、发际线等),引导学生发现亲子间的相似与差异,初步建立“遗传”与“变异”概念。 2.关键活动: (1)绘制家族特征对比图(如维恩图),标注共同点和差异点。 (2)讨论“隔代遗传”现象(如祖父母特征跳过父母出现在孙辈)。 3.科学观念:生物特征由亲代传递给子代(遗传),但子代与亲代并非完全相同(变异)。 (二)第2课《动物的遗传和变异》 1.核心内容:探究动物界的遗传变异现象,如狗毛色遗传、猫的耳朵形状差异等,验证遗传变异在生物界的普遍性。 2.关键活动: (1)分析动物亲子照片(如狗妈妈与幼崽的毛色对比)。 (2)设计实验:模拟“孟德尔豌豆实验”简化版(如用不同颜色豆子模拟基因组合)。 3.科学思维:归纳动物遗传规律(显性/隐性特征),理解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三)第1课《植物的遗传和变异》 1.核心内容:聚焦植物特征传递(如豌豆花色、果实大小),通过种植实验观察子代与亲代的异同。 2.关键活动: (1)种植豌豆或凤仙花,记录花色、株高等特征在亲代与子代间的变化。 (2)对比野生植物与栽培品种(如野草莓VS草莓),分析人类如何利用变异改良作物。 3.探究实践:通过长期观察记录,培养实证研究能力。 (四)第4课《追根溯源》 1.核心内容:揭示遗传变异的本质(基因传递与环境影响),探讨生物进化与适应环境的关系。 2.关键活动: (1)案例分析:桦尺蠖工业黑化现象(环境变化导致体色变异)。 (2)模拟实验:用彩色纸片模拟“自然选择”(捕食者更容易发现与环境反差大的个体)。 3.态度责任: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树立科学的环境观。 四课共同构建“遗传变异是生物适应环境的基础”这一核心观念,解释生物多样性成因: 1.认知递进: (1)现象层(《我像谁》)→ 拓展验证(动、植物案例)→ 本质探究(遗传机制与进化意义)。 (2)从人类自身经验出发,逐步延伸至生物界普遍规律,最终上升到进化论高度。 2.能力进阶: (1)观察描述(课1)→ 实验分析(课2-3)→ 抽象推理(课4)。 (2)贯穿“提出问题-设计方案-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流程。 五、教学目标 维度 目标内容 科学观念 解释遗传变异现象,理解其对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科学思维 通过对比实验归纳遗传规律,用模型解释基因传递(如显性/隐性) 探究实践 设计种植实验记录特征变化;模拟自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