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青岛版·五四制 年级 四年级上册 单元名称 第1单元《动物王国》 单元主题 生命密码———探索动物世界的多样性与适应性 课时安排 6课时 一、单元主题 “生命密码———探索动物世界的多样性与适应性” 围绕动物的形态特征、运动方式、生存策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展开探究,引导学生理解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科学思维和生态责任意识。 二、单元大情景 “动物王国科考队” 学生化身“动物科考队员”,接受四项任务: 1.任务一:昆虫侦探社(《蚂蚁》)———观察蚂蚁身体结构,归纳昆虫特征。 2.任务二:水生生物探秘(《鱼》)———探究鱼类适应水环境的特征。 3.任务三:天空追踪者(《鸟》《哺乳动物》)———对比鸟类与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及生存策略。 4.任务四:濒危物种守护者(《我国的珍稀动物》)———调查珍稀动物生存现状,设计保护方案。 最终成果:制作《动物王国科学考察报告》,举办“生物多样性展览会”。 三、课程标准分析 依据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7.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学习内容 7.1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7.2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分类 学段目标 (3-4年级) ①描述动物共同特征(如运动、繁殖); ②通过观察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蚂蚁》《鱼》《鸟》《哺乳动物》《我国的珍稀动物》这5课。 第1课《蚂蚁》通过观察蚂蚁身体结构(头、胸、腹、触角、足),归纳昆虫的共同特征(身体分三部分、3对足)。户外观察蚂蚁行为,绘制轮廓图。对比蝴蝶、蜻蜓等动物,验证昆虫分类标准。拓展预防蚊虫叮咬的方法(如穿长袖衣、涂肥皂水)。 第2课《鱼》探究鱼类的共同特征(鳞片、鳍、鳃呼吸),区分鱼类(如鲨鱼)与非鱼类(如鲸)。用食用色素水验证鱼呼吸过程(水从口入、鳃出)。观察鱼鳍对运动的作用(模拟实验:剪去鱼鳍观察游动变化)。对比章鱼、海马是否属于鱼类。通过推理(鲸用肺呼吸→非鱼类)强化分类逻辑。 第3课《鸟》识别鸟类特征(羽毛、喙、卵生),对比非鸟类动物(如蝙蝠)。 解剖羽毛实验(掂重量、滴水验证防水性)。纸飞机模拟翅膀大小与飞行时间关系(大翅膀飞行更稳)。拓展“保护鸟类”手抄报制作。 第4课《哺乳动物》归纳哺乳动物特征(体表有毛、胎生、哺乳),辨析案例(海豚是哺乳动物,企鹅非哺乳动物)。观察猫、兔的胎生与哺乳行为。探讨袋鼠、鸭嘴兽的分类归属(拓展鸭嘴兽卵生特殊性)。培养爱护动物的意识。 第5课《我国的珍稀动物》介绍濒危动物(大熊猫、朱鹮、华南虎),分析濒危原因(栖息地破坏、繁殖力低),探讨保护措施(自然保护区、人工繁育)。 搜集珍稀动物资料,制作信息卡。探讨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动物保护。渗透《野生动物保护法》相关条款。 本单元以“动物多样性及其适应环境的方式”为核心,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的形态特征、分类依据及生存策略,渗透生命观念与环保意识。 1.基础观察层(个体特征): 1.《蚂蚁》《鱼》聚焦动物身体结构(昆虫足、鱼鳍)与生存功能的联系。 2.分类归纳层(类群特征): 《鸟》《哺乳动物》通过对比归纳鸟类与哺乳动物的本质差异(羽毛 vs. 毛发,卵生 vs. 胎生)。 3.应用拓展层(生态责任): 《我国的珍稀动物》升华至生物多样性保护,引导学生从科学认知转向社会责任。 五、教学目标 维度 目标内容 科学观念 1. 归纳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的分类特征; 2. 理解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如鱼鳍用于游泳)。 科学思维 1. 通过对比实验归纳动物特征(如对比蚂蚁与蜘蛛足的数量); 2. 用韦恩图分析鸟类与哺乳动物的异同。 探究实践 1. 设计观察方案(如用放大镜观察鱼鳞); 2. 制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