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30935

12.2跨学科实践:制作简易杆秤课时练习(含答案)2024-2025年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 (2024)]

日期:2025-09-19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2次 大小:1552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2.2,2024,人教,物理,下册,八年级
  • cover
12.2跨学科实践:制作简易杆秤 重点难点归纳 一、核心知识点 1.杠杆平衡原理 公式: :物体重力(待测物重 ) :物体悬挂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臂) :秤砣重力(砝码重 G砣=m砣g :秤砣悬挂点到支点的距离(动力臂) 2杆秤结构 提纽:支点位置,影响量程与灵敏度。 秤盘:悬挂待测物体的位置。 秤杆:刻有刻度,通过移动秤砣实现平衡。 秤砣:标准质量块,用于标定刻度。 3.刻度均匀性 若秤砣质量固定,则刻度间距与待测质量成 正比例关系,刻度均匀分布。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通过公式计算刻度位置或物体质量。 刻度标定方法:利用已知质量的物体标定刻度。 误差分析:支点位置、秤杆自重、摩擦等因素对精度的影响。 2.难点 零刻度线的确定:空秤平衡时(秤盘无物体),秤砣所在位置即为“零刻度”。 量程与灵敏度的矛盾: 提纽靠近秤盘(阻力臂短)→ 量程大,灵敏度低。 提纽远离秤盘(阻力臂长)→ 量程小,灵敏度高。 刻度标定的数学建模:将质量与距离的线性关系转化为刻度。 三、制作步骤与原理 1.材料准备 轻质长杆(木条/塑料尺)、细绳(提纽)、小容器(秤盘)、重物(秤砣)。 2.确定支点(提纽)位置 实验法:悬挂空秤盘,移动提纽直至杆水平平衡,固定提纽。 3.标定零刻度 空秤盘悬挂时,移动秤砣使杆水平平衡,标记此时秤砣位置为“0 g”。 4.标定其他刻度 用已知质量物体(如100 g)放入秤盘,移动秤砣至平衡,标记位置为“100 g”。 根据比例关系,等分刻度(如每1 cm对应10 g)。 5.验证与修正 用不同质量物体验证刻度准确性,调整秤砣质量或提纽位置。 四、典型习题与解析 习题1(基础) 用一根长50 cm的均匀木杆制作杆秤,提纽到秤盘的距离为5 cm,秤砣质量为200 g。 当秤砣挂在距离提纽30 cm处时,杆秤平衡,求待测物体的质量。 若此杆秤最大量程为1 kg,秤砣应挂在离提纽多远处? 解析 平衡条件: 代入数据(): 最大量程时(): 习题2(综合) 某同学制作的杆秤刻度不均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 答案 原因: 秤杆自重未忽略(非轻质杆)。 提纽位置选择不当,导致刻度比例失效。 秤砣质量不标准或移动时摩擦过大。 改进: 使用更轻的秤杆(如塑料尺)。 重新标定提纽位置,确保杠杆平衡公式适用。 使用标准质量的秤砣,减小摩擦。 习题3(探究) 若将秤砣质量增加一倍,杆秤的量程和刻度分布会如何变化? 解析 :量程变化: 原平衡条件:。 若 变为 ,则相同 下, 可测最大值翻倍,量程扩大。 刻度分布: 刻度间距变为原来的2倍(如原每1 cm对应10 g,现对应20 g),刻度变稀疏。 五、易错点提醒 忽略秤杆自重:若秤杆较重,需额外考虑其重力矩,导致刻度不均匀。 单位混淆:质量(g/kg)与力(N)的转换易错(计算时统一用质量或重力)。 刻度方向误解:待测质量越大,秤砣需离提纽越远,而非越近。 六、拓展思考 1.如何制作“双提纽”杆秤? 设计两个提纽,分别对应大量程(提纽靠近秤盘)和小量程(提纽远离秤盘)。 2.电子秤与杆秤的对比:分析两者在原理、精度和使用场景上的差异。 通过动手实践与理论结合,深入理解杠杆原理,培养工程 实际练习题: 1.杆秤是中国古代沿用至今的常用测量工具,某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所在活动小组用木杆、铁块、秤钩、细线等制作了一把“杆秤”如图甲所示.他们在制作过程中学习了大量关于杆秤的知识,并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问题一:如何标注杆秤的刻度 问题二:杆秤的刻度是均匀的吗 问题三:如何增大杆秤的量程 … (1)关于刻度,他们查阅到了如下资料:如图乙所示为杆秤的示意图,点O为提纽 (相当于杠杆的),C为定星点,G为秤杆、秤钩的自重,重心在点B处,秤砣重为G1.不挂重物,且秤砣在定星点时,杆秤在水平位置平衡: G1 OC=G OB.当在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