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31705

1.3噪声及其控制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苏科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

日期:2025-10-09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0次 大小:5359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噪声,及其,控制,教学设计,格式,2025-2026
  • cover
课时编号 006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 第一章 声现象 三、噪声及其控制 教材分析 本节是苏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的第三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之后,对声音的进一步应用和控制的学习。教材通过分析噪声的来源、危害,以及控制噪声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噪声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内容涵盖噪声的定义、来源分类、危害、控制噪声的途径,以及相关的生活实例和科技应用,旨在帮助学生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噪声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但对噪声的物理本质和控制方法缺乏系统认识。他们已经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措施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 “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 的实际应用感到困惑,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验来帮助理解。此外,学生对噪声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需要进一步培养,需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噪声问题进行引导。 核心素养目标 物理观念:知道噪声的定义、来源和危害,了解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噪声的来源和控制方法,培养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能力,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科学探究:经历噪声控制的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高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认识噪声控制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 难点:理解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的实际应用,以及噪声的环保意识培养。 教学方法学习策略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 学习策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准备 教材、多媒体课件(包含噪声来源和控制的视频、图片等)、实验器材(噪声监测仪、耳塞、隔音材料等)。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包含乐音和噪声的音频(如优美的音乐和嘈杂的交通声),提问:“同学们,我们刚才听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悦耳的音乐,另一种是嘈杂的声音。你们知道为什么音乐令人愉悦,而这种嘈杂的声音却令人烦躁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噪声及其控制的问题。” 倾听音频,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通过播放对比明显的声音音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噪声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顺利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噪声的定义和来源 1. 讲解噪声的定义:无规律振动产生的声音,干扰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和休息。 2. 组织学生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声音属于噪声?” 引导学生结合图 1-19 和生活实际,列举噪声的来源,并尝试分类(如工业噪声、交通噪声、生活噪声等)。 二、噪声的危害 1. 讲解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使人烦躁、注意力分散、听力下降、引发疾病等。 2. 展示 “生活物理社会” 栏目中的声强级表格,让学生了解不同强度的声音对人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 三、控制噪声的途径 1. 讲解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2. 展示图 1-21 的实例,如禁止鸣笛、安装消声器、道路两旁植树、佩戴耳罩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措施分别属于哪个控制途径。 3. 组织学生讨论:“你还能举出其他控制噪声的实例吗?” 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提出更多的噪声控制方法。 倾听老师讲解,理解噪声的定义和来源。 参与讨论,列举生活中的噪声来源,并尝试分类。 倾听老师讲解,了解噪声的危害,观察声强级表格,增强对噪声危害的认识。 倾听老师讲解,理解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 分析图 1-21 的实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