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53481

《故乡》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1次 大小:161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故乡,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 cover
第二单元 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 1.故 乡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6分) A.抚养(fǔ)     哺育(bǔ)     嬉戏(xǐ) B.驱除(qū) 纠葛(ɡé) 整饬(chì) C.真挚(zhì) 同胞(bāo) 赐给(cì) D.安宁(nínɡ) 流淌(tǎnɡ) 绮丽(qǐ) 解析 嬉—xī。 答案 A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  )(6分) A.抚养 绷带 安慰    B.宣泻 融入 倾诉 C.提升 吟咏 题材 D.纯化 流注 造作 解析 泻—泄。 答案 B 3.下列词语运用正确的一组是 (  )(6分) (1)父母去世后,姐姐含辛茹苦,她是在姐姐的_____下长大的。 (2)古往今来,那些最能打动读者心灵、_____最为广泛的诗歌,往往都包含着热烈的或深沉的感情。 (3)不论面临的处境如何,善意的现身与_____,即是给予对方的一项礼物。 A.抚养 传诵 安慰 B.抚养 传颂 慰藉 C.扶养 传颂 慰藉 D.扶养 传诵 安慰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6分) A.一项新的研究成果显示,动物不但具有独特的性格,而且性格相当复杂,它们性格的复杂性甚至能够与人类的相媲美。 B.在某种意义上,这虽然是一首情诗,诉说 着诗人的“失恋”之苦,但与一般感伤、浮泛的情诗迥然不同,诗人没有止于诉说个人的痛苦,也没有过多地宣泄情绪。 C.电视的普及,在给现代人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艺术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人们在印刷媒介时代所形成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 D.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解析 本句语病是主语和宾语不搭配。主语“生物入侵”是主谓短语,而宾语是“物种”。 答案 D 阅读与鉴赏 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2)题。(18分) 音 乐 [西班牙]希门内斯 在宁静的夜里, 悦耳的乐曲啊,你是一汪清水, 凉爽宜人———仿佛是那夜来香, 开在一个深不可测的花瓶里———繁星满天际。 风逃进了自己的洞穴, 恐怖回到了它居住的茅舍里, 在松林的绿色丛中, 一片生机正蓬勃地升起。 星儿渐渐隐退, 群山色如玫瑰, 远方,果园里水井旁, 燕子在歌唱。 (1)从本诗第二节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乐曲主题的特色是什么?(9分) 答: _____ (2)在第三个诗节中,诗人描绘了哪些曲终情景?(9分) 答: _____ 答案 (1)昂扬、积极、极富生命力。 (2)夜晚隐退,乐曲悠悠,余音未绝,渐渐融进燕子的歌唱里。 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8分) 酒泉子 [宋]潘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1)有人说“长忆西湖”的“忆”字是全词关键,请简要分析。(9分) 答: _____ (2)这首词运用了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表现手法,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9分) 答: _____ 答案 (1)一方面显示西湖风景十分美好,令作者念念不忘;另一方面,领起下文,引出对西湖美景的描写。 (2)①情景交融。钓鱼舟三三两两,悠然闲散 ,自由自在,雪白的芦花,雪白的鹭鸟,泛舟垂钓,以高洁、闲雅的景物描写表现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以及急于归隐的情感。②虚实结合。起首两句写作者念念不忘西湖,终日登楼怅想,结尾两句写收拾鱼竿,急欲归隐西湖,抒现实情,是实;中间写景部分则是转入回忆,描摹往昔的西湖美景,写昔日景,是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