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37404

10.唐雎不辱使命 课件(共41张ppt)

日期:2025-10-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53371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唐雎,不辱使命,课件,41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唐雎不辱使命 说话技巧在人际交往,尤其是在重要的外交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什么中国人走路总喜欢低着 头,而美国人走路总是抬着头? 周恩来答: 因为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所 以总是低头攀登;而美国人正 在走下坡路,所以两眼望天。 基辛格问: 西方记者:你们国库里到底有多少人民币? 共有十八元八角八分。 周恩来答: 出色的外交辞令: 10 唐雎不辱使命 预习清单 一、熟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二、再读课文,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故事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 2.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 3、唐雎出使秦国的使命是什么? 三、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调动文言知识积累,初步疏通文句,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 “辱”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 “辱”,辱没、辜负。 题目的意思是:唐雎没有辜负使命,完成了出使的任务。 解 题 背景链接 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最终理直气壮地折服秦王,不辱使命 文学常识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非常有名的历史散文集。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策略言论,分为东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11国共33篇。 目标导航 1.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及文言知识疏通文意。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思,了解故事情节。 2.多种方式诵读文章,读出人物语气,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 3.学习对比,衬托,对话刻画人物的方法。 4.感受语言交锋的机智与艺术,培养国家尊严意识和不畏强暴的精神。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读课文,自主解决下列问题: 1.故事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 (1)秦始皇、安陵君、唐雎。(2)主要人物是唐雎。 2.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 (1)对安陵的拥有。(2)故事的结局是秦始皇放弃了吞并安陵的打算,唐雎没有辜负出使之命。 3、唐雎出使秦国的使命是什么? 使秦王打消“易地”的想法。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 /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jū/ 使于秦。 朗读指导:秦王的话要读得响亮,又要显得慢条斯理,尤其是语气词“其”要读出咄咄逼人的气势;安陵君的话要用无可奈何但又十分坚决的口吻去读,读出沉着意味。 唐雎不辱使命 正确断句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 /不听寡人,何也?且 /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 /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 /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朗读指导:朗读本段要重点注意语气。秦王问“何也”,是兴师问罪,要读出盛气凌人的气势。然后以高傲的口吻读“且秦……故不错意也”,再盛气凌人地指责“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予以否定的句子,要读得坚定干脆。朗读“安陵君……哉 ”时要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口吻,态度不容置疑,语气要坚定但不要过于生硬。“五百里”与“五十里”、“千里”与“五百里”要重读,以形成鲜明的对比。 秦王怫fú然怒,谓/唐雎曰:“公 / 亦尝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