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38267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3安塞腰鼓 课件(共29张ppt)

日期:2025-10-0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16343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人教,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安塞
  • cover
(课件网) 3* 安塞腰鼓 腰 鼓 陕北的安塞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鼓吗? 你们知道中国的“腰鼓之乡”是哪里吗? 新课导入 1.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体会文章的形式美与内在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感受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的阳刚之美。 学习目标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安塞腰鼓》 是该集中的一篇。 走近作者 他写陕北,追“土”(即民族化和地方色彩):有诗意的土,有灵性的土,向“信天游”靠拢。这就抓住了陕北的“魂”,也显出了他散文的“精气神儿”! 陕西省的安塞县素有“鼓之乡”的美称,安塞腰鼓场面宏大,动作奔放,节奏铿锵,人鼓合一,气势磅礴,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 在古代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安塞腰鼓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背景介绍 安塞腰鼓产生于距延安四十公里处的安塞县,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它是黄土高原的产物,其粗犷、雄浑的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浑然一体 。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源远流长,风格独特,融舞蹈、音乐、武术于一体,具有队行多变、刚劲、豪放的特点。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陕北风光 亢奋( ) 晦暗( ) 羁绊( ) 烧灼( ) 冗杂( ) 蓦然( ) 震撼( ) 磅礴( ) 戛然而止( ) 字词积累 kàng zhuó hàn jiá huì rǒng bàn mò páng bó 整体感知 浏览课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按时间顺序,根据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理清文章脉络。 安塞腰鼓 打鼓前1-4: (   )的腰鼓 打鼓中5-17:(   )的腰鼓 5-8:宏伟的场面 9-11:雄壮的 (   ) 12-14:击鼓的(    ) 15-17:奇丽的( ) 打鼓后18-20:(   )的腰鼓 安静 激昂 响声 后生 寂静 舞姿 读课文,根据提示完成文章结构图。 细节感知 1.安塞腰鼓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2.简单说说安塞腰鼓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 壮阔 豪放 火烈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激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3.安塞腰鼓,它粗犷、豪放、壮阔而又热烈,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气势磅礴的宏伟场面的呢?又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本 体 喻 体 鼓点 流苏 脚步 瞳仁 风姿 骤雨 旋风 乱蛙 火花 斗虎 急 促 飞 扬 蹦 跳 闪 射 强 健 比喻排比 直接描写 生动、具体、形象地描写了安塞腰鼓的力量美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4.“这腰鼓”这一段用了哪些反义词? 空气(冰冷———燥热),阳光(恬静———飞溅),世界(困倦———亢奋)。 用三组反义词对比强烈,写出安塞腰鼓奇伟磅礴、雷霆万钧的能量。 1.本文好词佳句俯拾皆是。既适合声情并茂地朗读,又适合有滋有味地赏析。选择你喜欢的句段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做赏析。 句式:我喜欢第_____自然段(朗读),因为它用_____修辞手法(或者其他手法)表现(达)出了_____ 。 赏析角度提示:修辞、短句、叠词、文章结构等。 合作探究 百十个腰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