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易混点1 识别侵蚀地貌 下面甲、乙、丙、丁为四种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图中地貌景观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甲—流水侵蚀而成 B.乙—冰川侵蚀而成 C.丙—流水溶蚀而成 D.丁—海浪侵蚀而成 2.丁所示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 A.沙漠戈壁 B.坡陡峰尖 C.沟壑纵横 D.地表崎岖 下图示意峡湾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峡湾形成阶段的正确顺序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甲、乙 D.乙、甲、丙 4.下列地区能看到峡湾景观的是( ) A.渤海沿岸 B.非洲南部 C.长江口附近 D.北欧挪威 易混点2 生物和气候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下图为“某地土壤剖面示意图”。该地年平均气温-4~0℃,年降水量 500~600 毫米,地表植被以针叶林为主。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其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 ①积累和分解有机质 ②富集营养物质 ③调节土壤水分含量 ④决定土壤酸碱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图中腐殖质层含有较多的有机质,主要原因是( ) A.热带雨林生长量极为庞大 B.气候干旱利于有机质积累 C.气温低造成有机质分解慢 D.水土流失增加有机质含量 易错点1 风形成所受的力和风向、风力判断 下图为2021年某月某日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7.若F和f分别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则( ) A.F甲>F乙,f甲>f乙 B.F甲>F乙,f甲f乙 8.图中甲、乙两地的风向分别是( ) A.甲—西北风 乙—偏北风 B.甲—东北风 乙—偏东风 C.甲—西南风 乙—偏南风 D.乙—东南风 乙—偏西风 易错点2 不同海区盐度高低的判断 读图,完成下题。 9.甲、乙、丙、丁四个海域中,表层海水盐度最低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2”号于2019年10月15日从深圳启航,在澳大利亚霍巴特港接受补给后,驶往中山站,下图示意“雪龙2”号航线。据此回答下题。 10.从甲至丁“雪龙2”号所经过的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的变化规律是( ) A.由低到高 B.由高到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易错点3 气候与植被类型、植被特点 下面左图为陆地不同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关系示意图(图中不同序号表示不同的植被类型),右图为某植被类型手绘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1.决定一个地区植被类型的根本因素是( ) A.纬度不同造成的热量差异 B.距海远近不同造成的水分差异 C.各地区水分和土壤差异 D.水分和热量及二者的配合状况 12.右图中植被类型在左图中的序号和名称是( ) A.① 热带稀树草原 B.④ 热带雨林 C.⑨ 常绿阔叶林 D.⑩ 落叶阔叶林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易混易错练 1.C 2.D 3.B 4.D 5.A 6.C 7.A 8.B 9.A 10.C 11.D 12.B 1.C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为海蚀地貌,由海浪侵蚀而成,A错;乙为沟谷地貌,由流水侵蚀而成,B错;丙、丁为地表喀斯特地貌,由流水溶蚀而成,C对、D错。 2.D 丁所示地貌为喀斯特漏斗,所在区域有可溶性岩石分布,在流水溶蚀作用下,地表变得崎岖,D对;图中植被覆盖较多,没有沙漠戈壁分布,A错;坡陡峰尖是冰川侵蚀地貌中角峰的特点,B错;沟壑纵横是黄土高原地貌的特点,C错。 3.B 峡湾的形成过程为:在冰期,冰川发育,对应甲图;冰川侵蚀形成U形谷,对应丙图;后来全球变暖,冰川消退,海水回灌,形成峡湾,对应乙图。故正确顺序是甲、丙、乙,选B。 易混分析 峡谷、象鼻山、海蚀柱、海蚀拱桥、峡湾等与水有关的侵蚀地貌,在判断其形成的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溶蚀)、海浪侵蚀,还是冰川侵蚀时,可以根据水面广阔、一望无际判断为海浪侵蚀;根据山高谷深、呈V形判断为流水侵蚀;根据岸边山石顶部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