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活动四 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1.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坩埚钳夹持石块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石块 物质燃烧需要有 坩埚钳夹持火柴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火柴 火柴头C用细沙覆盖,用酒精灯加热B、C的 位置 火柴头A , 火柴头B , 火柴头C 对比火柴头A和B可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 对比火柴头B和C可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 【注意】(1)物质燃烧三个条件 。 (2)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②氧气的 。 2.其他常见的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法 (1)薄铜片的作用是 ;热水的 作用是 ;能说明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 ;能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是 。 (2)该实验的缺点是 。 (3)实验改进 1.(创新实验)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而进行的实验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实验可以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观察到甲中的白磷未燃烧,乙中的白磷燃烧 C.带小孔圆形铝片起过滤作用 D.可反复呈现白磷燃烧与熄灭的现象 2.(2024乐山中考)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利用可调节温度的电炉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氯化钠不是可燃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当温度为60℃时,只有①处白磷燃烧 B.为控制变量,①②③④处所取白磷、红磷、氯化钠的质量应相等 C.当温度为260 ℃时,②处红磷燃烧、③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D.当温度升至500 ℃时,④处氯化钠可能燃烧 3.火折子被称为古代的打火机(如图)。火折子的主要材料为经过处理的土纸加棉花等,晒干卷成长杆状,点燃后将明火吹灭,但内部仍有红色亮点,装入竹筒内,需要时取出一吹就能复燃。下列关于火折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竹筒必须是完全密闭的 B.装入竹筒后火折子没有完全熄灭 C.土纸、棉花等都是可燃物 D.取出一吹即可复燃是因为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4.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P2O5能溶于水,且有毒性。 (1)图一实验中利用了铜片的 性,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 。 (2)图二装置与图一装置相比,其优点是 。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管口罩住白磷(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中所装的气体可能是 。 (4)“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5.(跨学科)化学实验对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根据如图中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n的名称是 。 (2)同学在实验室连接导管a、b进行实验。若观察到装置乙中燃着的蜡烛燃烧更剧烈,则装置甲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装置甲的优点是 。 (3)装置丙可观 察到蜡烛c (填“先于”或“后于”)d熄灭。因此,在火场逃生时应注意 。 (4)装置丁可观察到试管中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