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语文园地三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积累古诗词《春日》,感受诗中蕴含的哲理。 语言运用:学习细节描写方法,写出人入迷时的情景。 思维能力: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小说生动的故事情节,典型的环境描写等,感受人物形象。 审美创造:感受春日美好的景致,领会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的景象。 【教学目标】 1.梳理“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逐步养成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的习惯。 2.学习刻画人物入迷状态的方法,并试着写一写。 3.学习用逐条说明理由的方式,有条理地表达观点。 4.朗读并背诵《春日》,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板书:语文园地)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习的三篇课文。 “交流平台”的学习 1.引导学生关注“交流平台”中几位学习伙伴交流的内容。(板书:交流平台:有目的地阅读) 2.请你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说说你的收获吧! (1)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2)跟阅读目的不相关的材料可以不仔细读。 (3)掌握“有目的地阅读”策略,逐渐养成习惯。 (设计意图:梳理出本单元“有目的地阅读”的基本策略和常用方法,并逐步养成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的习惯。) 三 词句段运用,学习方法 1.朗读词语,感受“入迷”。 课件出示: 全神贯注 凝神专注 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 目不转睛 乐在其中 走火入魔 废寝忘食 如痴如醉 孜孜不倦 神魂颠倒 欲罢不能 (1)指名读词语。 (2)引导:读了这些词语,你们有什么发现? 明确:这些词语都描写了人入迷、专注的样子或程度。 2.阅读句段,感受“入迷”。 (1)思考:阅读“词句段运用”第1题的3个句子,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他们的入迷。(板书:入迷) (2)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 引导发现:从“一圈”“攒着”“跺脚拍手”“咋咋呼呼”,感受同学们下课了挤在一起观看斗竹节人的投入情景。 课件出示: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 引导发现:从“伸长脖子”“恨不能”“探过来”,感受后面的同学上课时被“我们”的竹节人吸引的样子。 课件出示: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塑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舒了口气。 引导发现:从“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嘴里叽里咕噜”“眼睛闪着异样的光”“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感受罗丹修改塑像时的投入;从“痴痴地微笑”“轻轻地舒了口气”,感受罗丹修改完毕后满意的状态。 3.归纳提炼,小结方法。 (1)思考:想想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出他们“入迷”的样子的。 (2)学生交流。 预设: ①动作描写:跺脚拍手;伸长脖子;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轻轻地舒了口气。 ②神态描写:眼睛闪着异样的光;像喝醉了酒一样;痴痴地微笑。 ③表明时间推移:等老师进来;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 明确: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相结合,表现了罗丹对工作的痴迷;用时间的推移反映了他忘我工作的状态。 (3)教师小结:入迷是一种状态,表现这种状态的最直观的方式就是直接描写人物的神态,如“全神贯注”“眼睛眨都不眨一下”“痴痴地看着”。但是只通过神态描写就显得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