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5712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鲁迅自传》》教学设计(共2课时)

日期:2025-10-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170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 cover
《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鲁迅自传》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因此教学前应对传记文这种文体适当介绍。教好这一课,一方面为下面继续学习其它课文做好铺垫,有利于知识迁移;另一方面通过学习,了解鲁迅的生平事迹,感知他的人品,学习他的爱国精神,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一语文教学的宗旨。 二、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文章阅读和教师背景资料的补充,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 2、通过研究文章,体会本文选材精要,叙述详略得当的特点;了解传记的特点,掌握人物自传的一般写法。 3、通过学习课文,学习鲁迅先生严肃的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 4、熟悉课文,掌握生字词。 教学难点:了解传记的特点,掌握人物自传的一般写法。 教学重点: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五、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讲授、讨论、对话;黑板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通过文章阅读和教师背景资料的补充,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 熟悉课文,掌握生字词。 (一)、导入 1、解题:鲁迅自传 传记: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可分为自传和评传。 ⑴自传是自述生平的文章。 ⑵评传:是由别人撰写的,也叫传。 2、介绍鲁迅 (1)、请同学回忆以前所阅读的鲁迅文章,简单介绍对鲁迅的印象。 (2)、引用毛泽东的话,简介鲁迅。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 毛泽东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这些是后人给他的评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如何记叙自己的。 (二)、熟悉文章,梳理文章。 1、教师指导学生自读课文,通过查阅工具书等方式掌握生字词。 自传(zhuàn) 乞(qí)食 衰落(shuāi)(luò) 彷徨(páng)(huáng) 侮辱(wǔ)(rǔ) 祺(qí) (1) [学力] :这里指在学习上达到的程度。 (2) [生计]:维持生活的办法。 (3) [变故]:意外发生的事情;灾难。 (4) [筹(chǒu)办]:筹划举办。 (5) [幕友]:明清时代地方署中无官职的助理人员,负责弄事诉讼、钱粮账务、公文书信等事务。俗称“师爷”。 (6) [学籍(jí)]: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转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 (7) [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2、梳理文章,掌握大意。 (1)、默读课文,回答本文是以什么顺序来写的? 明确:时间顺序 (2)、请同学概括段落大意,总结全文大意。 明确:(1)鲁迅出生到十八岁以前的经历,包括出生时间,地点,父母简况,家庭情况等。 (2)较为详细的叙述了自己年轻时代的探索,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度。 (3)叙述自己回国的工作情况。 通篇文章内容为鲁迅自述平生。 (3)、小组讨论:四人为以小组,列表梳理鲁迅1881年—1930年间的活动。 年份 主要活动 1881年 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一家姓周的家里。 1893年 家遭大变故,寄住在亲戚家。 1896年 父亲去世。离开绍兴,前往南京求学。 1898年 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半年后改入矿路学堂。 1902年 到日本留学,两年后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1906年 中止学医,决心从事文艺事业。 1909年 回国,在浙江杭州两级师范学堂做教员。 1910年 在绍兴中学堂做教务长。 1911年 任浙江师范学校校长。 1912年 为躲避段祺瑞执政府迫害,南下到厦门大学做教授。 1926年 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部员,移入北京,兼做北大、 师大及女子师大的国文系讲师。 1927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