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61608

1.1.2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生物北京版2024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03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10085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生物,七年级,2024,北京,格式,1.1.2
  • cover
第一章 走进生命世界 第2节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年级 七年级 授课时间 1课时 课题 第2节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时选自北京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一章《走近生命世界》,核心内容为"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作为初中生物学的起始章节,本节课在知识体系中具有奠基作用:一方面承接学生对生物基本特征的初步认知(如营养、呼吸、生长等),另一方面为后续系统性学习生物学探究方法(如实验法)奠定基础。教材通过结合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科学史案例,强调观察法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基础性与普适性;同时引入测量法,使用工具或仪器来确定质量、长度、温度、酸碱度等有关 数值,从而对事物做出量化描述。通过观察生物标本并描述生物标本特征的任务,强化实践操作能力。 教材编写突出"从生活到科学"的逻辑线索:从感官观察(视觉、触觉等)逐步过渡到工具辅助观察(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再拓展至实验探究观察,符合七年级学生由具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学习本节内容后,学生将理解生物学研究始于对生物特征的精确观察与记录,并渗透"实事求是""严谨合作"的科学态度,为单元后续探究活动提供方法论支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观察法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知道调查法,能区分观察法和调查法。 3.观察生物标本,描述标本的特征。体验归纳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过程。 4.体验科学探究中要实事求是,要严谨认真,要有合作精神。 【素养目标】 1.科学思维 对比李时珍采集药物标本与现代工具观察案例,归纳观察法的共性与发展(如工具革新提升精度)。 通过分析"森林资源清查"案例,理解抽样调查的统计逻辑。 2. 科学探究 在叶片观察活动中,体验"假设→验证→修正"的探究流程(如用放大镜验证肉眼观察结果)。 小组合作设计调查路线,强化方案可行性与分工协作能力。 3.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结合《本草纲目》编写历程,体会科学家"严谨记录、长期坚持"的实证精神。 讨论人口普查数据的社会意义,关注生物学方法在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观察法和调查法的概念、要点及应用; 2. 区分观察法和调查法; 3. 生物的归类方法 【教学难点】 1. 掌握观察的六大要点并在实践中运用; 2. 设计科学合理的调查方案及生物调查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设问:你能从这两张图片中找到不同之处吗? 请一位同学描述图片中生物的特征,其他同学来猜猜这是什么生物? 总结与引导 其实,生物学的研究通常也是从观察开始的。就像古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他自1565年起,先后到多地采集药物标本,观察、记录标本形态,还拜很多人为师收集民间药方,最终写出了震惊世界的《本草纲目》。那大家想一想,我们在观察生物时可以用哪些方法和工具呢? 观察思考图片的不同之处,并结合同学描述的特征进行思考和分析。进而设问,观察可以用到哪些方法和工具? 新知探究 一、生物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 1.引入观察法概念 讲解观察法定义:“人们通过看、听、嗅、触摸等不同方式感知、认识和研究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方法就是观察法。” 2.观察的方式 观察是通过运用人体的一种或几种感觉进行的,比如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 3.介绍李时珍的生平以及他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 “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多地采集药物标本,观察、记录标本形态,还拜众多人为师,收集、整理民间药方,最终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了震惊世界的《本草纲目》。强调生物学研究往往始于观察。 4.观察工具 展示观察工具,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远红外相机、北斗定位追踪器、摄像机等观察工具,并讲解工具的作用。 5.观察的六大要点 目的要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