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63718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195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
  • cover
《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寻常""几度"等关键词含义,理解诗歌对仗手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今昔对比,分析"落花时节"的多重象征意义。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28字绝句中浓缩的时代沧桑与人生感慨。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盛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背景,理解文人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通过人物命运折射时代变迁的艺术手法。 难点:体会"落花时节"既指暮春时节,又象征人生飘零、国事衰微的双重寓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任务活动1:时空对话 展示李龟年当年"特承顾遇"的宫廷生活画像,对比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意插画,提问:"这位曾在岐王府中备受追捧的音乐家,为何会在江南落花时节与杜甫重逢?" (二)作者与背景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其诗被誉为"诗史",代表作"三吏三别"。 任务活动2:知人论世 结合注释,学生快速匹配杜甫人生阶段(少年/中年/晚年)与对应经历(出入岐王府/安史之乱漂泊/江南重逢李龟年)。 2.写作背景 创作于770年(杜甫晚年),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流落江南的李龟年偶然重逢。 (三)字词检测 任务活动3:词义竞答 小组竞赛解释关键词: 岐王:唐玄宗弟李范,雅善音律 崔九:玄宗宠臣崔涤,排行第九 落花时节:暮春(阴历三月),象征衰老、战乱 (四)疏通文意 1. 自主翻译,初探诗意 任务活动4:个人直译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全诗,在练习本上写出逐句直译内容(提示:可保留“岐王”“崔九”等专有名词)。 教师巡视,标记学生普遍存疑的字词(如“寻常”“几度”“又逢君”)。 2. 小组协作,互纠互释 任务活动5:翻译会诊 4人小组交换翻译稿,用红笔圈出异议处,重点讨论: “寻常见”能否译为“经常看见”?(明确:“寻常”既指次数多,也暗含昔日场景的“平常”与今日重逢的“不平常”对比) “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又”字有何含义?(引导发现:暗示不止一次漂泊,或暗含“没想到还能再遇见”的沧桑感) 每组推选1个争议点,写在便利贴上贴至“问题墙”。 3. 师生共解,重点突破 任务活动6:问题攻坚 “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用地图标注两处地点(长安岐王府、崔涤府邸),明确均为盛唐权贵场所,呼应“开元盛世”背景。 “几度闻”:播放李龟年《霓裳羽衣曲》片段(15秒),提问:“杜甫在贵族府邸‘几度闻’的仅仅是歌声吗?”(引导学生理解:还暗含对盛唐文化繁荣的回忆) 句式分析: 对比“寻常见”与“几度闻”的对仗手法(名词+动词结构),举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辅助理解。 4. 情境演绎,深化理解 任务活动7:角色扮演 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扮演杜甫,一人扮演李龟年,用现代汉语演绎重逢对话,需包含: 杜甫视角:“当年在岐王府听您演唱时,我还是少年……” 李龟年视角:“没想到战乱后,我们竟在江南这落花时节重逢……” 教师示范第一组,强调用“叹息”“哽咽”等语气词传递情感,随后邀请2组展示。 (五)朗读节奏 任务活动8:节奏重音设计 结合文意理解,学生用“△”标出重音,用“/”划分节奏,示例: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小组派代表朗读,全班评议:“‘又逢君’的‘又’字应该重读还是轻读?为什么?”(明确:重读,突出意外与感慨) (六)情感解读 任务活动9:象征探究 小组讨论:"落花时节"的三层含义(季节/人生/国运),结合《明皇杂录》中李龟年"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的记载,分析诗人如何通过28字表达"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慨。 (七)拓展延伸 对比阅读:王维《相思》(李龟年曾演唱)与本诗,讨论"音乐与时代命运"的关联。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