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章 声现象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请同学们回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当蚊子、蝴蝶从耳边飞过时……你能听到它们的声音吗?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 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研究声音的特性。 请同学们聆听下面的声音。 想一想,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怎样描述这些不同的声音? 1.知道声音的响度及其影响因素。 2.知道声音的音调及其影响因素。 3.知道声音的音色及其影响因素。 响度: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作响度(loudhess)。 敲鼓时,要使鼓声更响,你会怎样做 鼓声的强弱与鼓面振动的幅度是否有关 活动1:探究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想一想 如图所示,在鼓面上撒一些红豆。敲鼓时,你观察到现象 分别轻敲、重敲鼓面,你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这说明什么问题 做一做 知识点一:响度 实验现象 敲鼓时,听到鼓声,同时看到鼓面上的红豆在振动; 重敲鼓面比轻敲鼓面时红豆的振动幅度更大。 结论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振动幅度越大,(鼓的)响度越大。 交流 本实验采用了“转换法”,在鼓面上撒些红豆来显示鼓面振动幅度大小。 思考并和同学交流,除了在鼓面上放一些泡沫塑料、红豆、米粒之外,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案或更好的方法? 方案1 也可用如图所示的办法显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用细线吊着一个乒乓球,使它接触正在振动的音叉.实验者和音叉的距离保持一定,当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较大时,可看到乒乓球被音叉弹起的高度较高,证明音叉的振幅较大。 深入探究:上节课我们也是用这个实验装置图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今天我们继续用这个探究声音的特性之———响度。 探究响度与声源振动关系实验的其他方案 转换法 方案2 用胶带纸在鼓面上固定一小平面镜,观察小平面镜反射所形成的光斑的振幅。 联系教材:将这个方案与教材P17(实践与练习2),探究声波能传递能量的实验联系起来,它们是否有相似之处。 小结 由上述活动可知,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声源振幅越大,在一定位置接收到的声波的振幅就越大,因而响度就越大。 信息快递 振动的幅度简称振幅。 思考交流 声音的响度除了与声源的振幅有关,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1.与声源的距离远近有关;2.声音是否集中某一方向传播。 远距离“喊话” 电影《功夫》中的“狮吼功” 同学还能举其他例子对以上两点进 行说明吗? 如图1.4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两次从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一次慢,你听到卡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有什么不同 活动2:探究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图1.4中卡片从梳齿上划过卡片从梳齿上划过,梳 齿拨动卡片使其振动。快划时,卡片振动快,音调高;慢划时,卡片振动慢,音调低。 图1.4 卡片从梳齿上划过 实验 该实验说明,卡片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卡片振动的快慢有关。 现象及解释 结论 思考:如何表示振动的快慢? 音调:物理学中,将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pitch)。 知识点二:音调 信息快递 物体振动的次数与时间之比叫作频率(frequency)。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一个物体在2s内振动10次,它的频率是5Hz。 实验表明,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探究实验 实验方案:探究音调和声源振动的的关系 将一把钢尺按紧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钢尺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再次拨动。 【思考】同学还有其他方案来探究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吗?可以借助我们身边的器材试一试。 设计实验 钢尺条 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控制钢尺的振动的幅度不变,改变振动部分的钢尺长度) ①把钢尺紧压在桌上,使钢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