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65516

12.词四首《 渔家傲 秋思》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5-09-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6次 大小:327653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四首, 渔家傲 秋思,课件,26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范冲淹 渔家傲·秋思 壹 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把握词作大意,熟读成诵,理解词作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基调。 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叁 贰 学习目标 词 诗 历史 题目 题材内容 文体知识 词与诗的区别 诗庄词媚(大意是说诗歌一般庄肃严整,词相对婉约媚气。) 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历史悠久,是最早产生的文学体裁 可以没有题目,但必须有词牌。词牌大多与内容无关,但不同的词牌宜表现不同的内容 一般有题目,题目和内容密切相关 多言情(多写风花雪月、男女之情),偏重作者个人情感 多言志(多写家国之事、人生沉浮),偏重社会性群体共有的情感 文体知识 词 诗 形式 分段 规格 押韵 对仗 语言 风格划分 一般分上下两片,层次感较强 一般不分段 规格复杂。按字数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至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句式参差多变。许多词牌都有固定格式,每句几个字都有要求 规格相对简单。有古体诗与近体诗。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有七言和五言之分。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古诗长短随意 平仄通押,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由不同的词牌规定 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对仗灵活,没有统一要求 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 偏于口语直白 习惯分为豪放、婉约二派 传统上没有像词那样明确的两派之分 偏于典雅含蓄 “渔家傲·秋思” 题目解说 “渔家傲”,词牌名。“秋思”,题目。“秋”点明季节;“思”即忧思之情。题目的意思是戍边将士在边塞肃杀的秋季思乡忧国。 。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 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 主持“庆历新政”,有《范文正公集》。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背景链接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 诵读感悟 诗词解释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当时的西北边疆。 即“雁去衡阳”,为符合格律而倒置。秋季北雁南飞,传说至湖南衡阳城南的回雁峰而止。 衡阳雁去 塞下 西北边疆秋天的风景十分奇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之意。 译文 诗词解释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 层峦叠嶂。嶂,直立似屏障的山峰 千嶂 边声 四周边塞特有的声音与军中号角声一同响起,层峦叠嶂中,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译文 诗词解释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燕然,山名。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羌笛,一种乐器。 羌管 燕然未勒 喝一杯浊酒,想起万里之外的故乡,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的打算无从谈起。幽怨的羌笛声悠扬,秋霜满地,征人深夜不能入睡,将士的头发都白了,眼里流出思乡的热泪。 译文 征人夜深不能入睡。寐,睡。 人不寐 出征的士兵。 征夫 1.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上阕:描写 下阕:抒情 探究分析 2.“塞下秋来风景异”一句中的“异”表现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作用:渲染边塞孤寂荒凉的环境氛围,点明了战争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一是天气异 天气极冷,与中原地区的气候大不相同。 二是声音异 充满了边塞特有的各种声音,这些声音在中原地区是不可能听到的。 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